年輕人也會心肌梗塞!醫:這族群要小心 血管易阻塞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響應國健署戒菸政策,舉辦TAMIS國際心肌梗塞研討會的「戒菸論壇」。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左)、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右)。圖/國健署提供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響應國健署戒菸政策,舉辦TAMIS國際心肌梗塞研討會的「戒菸論壇」。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左)、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右)。圖/國健署提供

根據衛福部112年統計,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大死因,其中,心肌梗塞的致死率持續攀升。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每年約1萬7千人罹患心肌梗塞,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除了黃金救治時間是關鍵,民眾更要注意生活型態,遠離三高、肥胖、抽菸等危險因子。

黃群耀指出,一旦心肌梗塞發作,治療出院後約10%有死亡風險、5%有復發風險、2%可能急性中風,顯示即使病癒,仍要積極調整生活型態。過去,心肌梗塞好發族群為大於45歲的男性及大於55歲的女性;依數據分析,目前患者約44%為45至60歲的族群,近幾年來,30多歲的心肌梗塞患者也愈來愈常見。

「菸品中的尼古丁,會加速動脈硬化,逐漸形成粥狀斑塊,產生血栓、造成心肌梗塞。」黃群耀說,菸害威脅心血管健康,只要及早下定決心戒菸,可預防致病、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包括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台灣自91年起,提供戒菸服務,101年推動二代戒菸計畫,111年取消戒菸藥品部分負擔,並於112年實施新的戒菸服務制度,提高補助鼓勵讓更多人參與。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113年提供11萬6996人戒菸服務,共計約43萬518次;其6個月點戒菸成功率達29.9%,推估幫助超過3.5萬人成功戒菸。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響應國健署戒菸政策,今天上午舉辦TAMIS國際心肌梗塞研討會的「戒菸論壇」,促進跨領域交流,推廣戒菸服務並提升效益。黃群耀說,今年首度嘗試國際接軌,邀請34位外賓,韓國翰林大學聖心醫院心臟科教授Sang-Ho Jo分享「韓國戒菸臨床指引的啟發與實踐」,說明韓國戒菸服務臨床指引的訂定過程及臨床經驗。

在新興菸品部分,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祕書長郭斐然分享「新型菸品的誘惑:戒菸路上的新問題與對策」,講授新興菸品的危害。他強調,新興菸品無法幫助戒除傳統菸品,且會加重傷害民眾健康,鼓勵個案戒菸應尋求專業協助,提高戒菸成功率。

心血管照護涵蓋戒菸,黃群耀呼籲,心血管專科醫師共同投入推動戒菸宣導及服務,讓「戒菸門診」轉型「 門診戒菸」,使心血管疾病照護能從治療往預防推進,讓心血管疾病病人照護更加全面與完整。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 戒菸

延伸閱讀

生活規律卻心肌梗塞險送命 醫揭兇手是「第四種血脂」

平常健康的人都可能猝死!醫揭心臟病早期症狀與隱患「疼痛就要注意」

44歲Netflix男星跑步猝逝 醫曝3大隱憂 9成5早有警訊

前交長郭瑤琪驚傳主動脈剝離 加護病房觀察中「病況危急」

相關新聞

國光生技鬧鼠患 食藥署揪4缺失

國光生技擁有全國最大疫苗封裝量能,去年疾管署採購七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該公司占比逾四成,不過,潭子廠傳出重大違規事件,一...

產檢見胎兒肚子有巨大腫瘤、一周後心跳停止 名醫溫柔揭背後故事

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名孕婦在20周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腹部出現巨大腫瘤,經進一步安排MRI與第二意見評估後,僅短短一周時間,再度回診時胎兒已無心跳。面對無常,蘇醫師以溫柔與專業陪伴媽媽走過這段艱難歷程,不少網友看了為之動容。

牙膏含鉛引恐慌 譚敦慈:刷牙前先做「這件事」更護牙

近期一項美國的民間研究調查,市面上有高達9成的牙膏產品被檢驗出含有鉛,以及砷、汞等重金屬,甚至兒童牙膏也上榜。「無毒教母...

教宗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驟停 醫曝恐是血栓打到這位置

據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88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於21日上午7時35...

濃霧籠罩金門!小三通全線停航、機場關場

金門今日清晨再度籠罩在濃霧中,導致海空交通全面停擺,小三通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通與泉州石井的航線,從上午7時45分起全面停...

憂鬱自傷 躍居兒心科就診之冠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兒少心理健康調查,近三年,憂鬱症、自殘等兒少患者明顯增加,位居兒童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第一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