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跑法」輕鬆逆齡 醫:抗老、強心、控糖三大功效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真正經過醫學研究驗證的「超慢跑」(Slow Jogging)可以說是「長壽跑法」,慢跑不只是燃脂,更能抗老、強心、控糖;示意圖。(圖/123RF)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真正經過醫學研究驗證的「超慢跑」(Slow Jogging)可以說是「長壽跑法」,慢跑不只是燃脂,更能抗老、強心、控糖;示意圖。(圖/123RF)

運動一定要跑得快、跑到喘,最好汗如雨下才夠「燃燒脂肪」,但或許真正有效的運動方式,其實一點都不狼狽。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分享,真正經過醫學研究驗證的「超慢跑」(Slow Jogging)可以一邊跑、一邊講話還能笑出聲,跑完不但不累,反而心情變好、身體變輕,血壓、血糖還同步下降,脂肪悄悄燃燒、肌肉也默默變強。

張家銘說,現代生活的高壓與快速,身體已太久沒動起來,但傳統健身房、高強度有氧訓練,對多數人來說,擔心撐不下去、怕受傷、更怕花了時間卻沒效果,反而成了一種壓力。「超慢跑」是由日本福岡大學教授田中宏曉推廣的運動方式,慢得像在散步,卻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身體細胞。

因此,「超慢跑」不用配速、不追距離、不求爆汗的方式,成為了愈來愈多人的日常運動首選。你只需要一雙鞋,甚至穿著平常衣服就能上路。重要的是,它讓我們願意動、能每天動,身體才有真正改變的機會。

張家銘指出,醫學實驗顯示,當用每小時約4到6公里、比快走稍快的速度慢跑時,每公里燃燒的熱量竟是走路的兩倍,且心跳維持在「脂肪最容易被燃燒」的黃金區間,讓我們能在毫無壓力的狀態下,默默開啟燃脂模式。

「慢跑不只是燃脂,更能抗老、強心、控糖。」張家銘說,關鍵是它能精準啟動體內PGC-1α分子。這分子是粒線體總指揮、能量代謝的CEO、細胞年輕化的主控鍵。當運動強度達到「乳酸閾值」,也就是輕微喘氣,但還能講話的程度時,PGC-1α才會被喚醒,並促進粒線體再生、抑制慢性發炎、改善血糖與脂質代謝,還能延緩肌肉衰退與代謝下降,這正是對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與老化的底層關鍵。

PGC-1α的活化,只需要你願意用舒服的節奏動起來。像是每次運動20至30分鐘,一周累積150分鐘以上,就能有效促進這個抗老基因表現,連續幾週後,身體的代謝、血糖、血脂都會有顯著改善。

對年長者來說,這種運動方式尤其溫和卻有效。研究證實,持續12周超慢跑訓練能明顯提升腿部肌肉,還能降低內臟脂肪與血糖指數。重要的是,這些參與者幾乎沒有半途而廢,運動滿意度高達90%以上。

而對我們一般人而言,「超慢跑」更像是一種身體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它不講求爆發,但強調持續;它不是一時激烈,而是每天一點點。正因如此,它才真正適合現代人對抗「久坐症候群」、「慢性發炎」與「亞健康狀態」的日常處方。

「健康不是靠拼命,而是靠聰明。」張家銘說,真正有效的運動,不一定要精疲力竭,而是每天都願意繼續。我們終於明白了身體需要的,是節奏,不是衝刺。從今天開始,試著給自己一點空間,踏上那條輕鬆又長久的健康之路。

脂肪 運動 醫學

延伸閱讀

吃錯油免疫系統「站錯邊」 醫曝這些油更影響抗癌療效

羅志祥母罹阿茲海默症 醫:每天多吃這些食物「大腦可逆齡7.5歲」

喝咖啡易骨鬆?新研究顛覆認知 加喝它更保護骨骼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研究指「1飲食行為」更直接吞下肚!6招助排塑膠毒

相關新聞

國光生技鬧鼠患 食藥署揪4缺失

國光生技擁有全國最大疫苗封裝量能,去年疾管署採購七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該公司占比逾四成,不過,潭子廠傳出重大違規事件,一...

產檢見胎兒肚子有巨大腫瘤、一周後心跳停止 名醫溫柔揭背後故事

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名孕婦在20周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腹部出現巨大腫瘤,經進一步安排MRI與第二意見評估後,僅短短一周時間,再度回診時胎兒已無心跳。面對無常,蘇醫師以溫柔與專業陪伴媽媽走過這段艱難歷程,不少網友看了為之動容。

牙膏含鉛引恐慌 譚敦慈:刷牙前先做「這件事」更護牙

近期一項美國的民間研究調查,市面上有高達9成的牙膏產品被檢驗出含有鉛,以及砷、汞等重金屬,甚至兒童牙膏也上榜。「無毒教母...

教宗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驟停 醫曝恐是血栓打到這位置

據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88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於21日上午7時35...

濃霧籠罩金門!小三通全線停航、機場關場

金門今日清晨再度籠罩在濃霧中,導致海空交通全面停擺,小三通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通與泉州石井的航線,從上午7時45分起全面停...

憂鬱自傷 躍居兒心科就診之冠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兒少心理健康調查,近三年,憂鬱症、自殘等兒少患者明顯增加,位居兒童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第一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