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下到入夜!16縣市豪、大雨特報 3地區慎防雷擊

房門爆裂!女房東穿白衣破門闖屋畫面曝 樋口飯糰老闆按鈴告了

台中五億高中生案今判「婚姻無效」!夏男已入獄還拿不到遺產

今年第二例!未滿一歲嬰染腸病毒亡 出現肝炎、敗血症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目前感染源待釐清。記者沈能元/攝影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目前感染源待釐清。記者沈能元/攝影

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國內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一個月新生男嬰為早產兒,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陸續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症狀,3月17日不幸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的「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但家庭接觸者,或是住院時間所接觸的醫護人員、同病房患者等都無感染腸病毒,目前感染源待釐清。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處低點波動,但持續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通報;另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與其他多型別腸病毒;依據往年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3、4月開始逐漸上升,將密切監測疫情變化。

今年累計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2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一個月新生兒,重症病例數略高於2021年至2024年同期介於0至1例;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為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一歲幼童分別為0、1、4、8例,籲請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指出,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為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腸病毒類型,防範新生兒腸病毒,孕婦、新生兒與幼童及其照顧者應避免接觸病患,並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狀況。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準媽媽懷孕期間、生產前後應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出入人多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避免與患者接觸,並留意自身健康,產前14天起至分娩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嬰幼兒採取適當隔離;家中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亦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此外,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應落實訪客管理及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嬰幼兒感染風險,如發現疑似腸病毒群聚感染,即應通報並採取適當防治措施。

腸病毒 疫情 新生兒

延伸閱讀

結核病潛伏期長 疾管署辦抽獎鼓勵接觸史者篩檢

高燒不退!柯以柔在急診室「燒到不省人事」 醫:晚一步恐敗血症

腸病毒蠢動!台中入校教洗手 醫:嚴防「重症大魔王」

腸病毒疫情升溫 花蓮縣衛生局籲留意重症病徵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