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男照顧病妻租屋處雙亡 家屬哀慟「夫妻感情好」:為補助才離婚

台積電在美6廠若全完工 經長郭智輝鬆口:供應鏈恐外移

2025報稅系統啟動!快速登入搶先看所得稅 算出你的「省稅大禮包」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上路滿二年,嚴禁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但電子煙族群不減反增,而兩年內遭稽查罰款者卻不到千人,董氏基金會批評政府取締不力。記者林俊良/攝影
菸害防制法新法上路滿二年,嚴禁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但電子煙族群不減反增,而兩年內遭稽查罰款者卻不到千人,董氏基金會批評政府取締不力。記者林俊良/攝影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路兩年來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因吸食電子煙遭罰的個案不到千人,民團批行政怠惰。

新法納管加熱菸,期間共十一家加熱菸業者提出審查,六家進入實質審查,其中一家將於四月審查期滿,通過後必須符合包裝、標示等申請條件規範,預估一、兩個月後就能公開販售。

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之後,中央與地方加強查處電子煙等類菸品,並予以重罰。

自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至今年二月廿八日,實體稽查及網路稽查共計六十二萬餘家件次,開立處分書計四九六五件,其中電子煙六九七件、加熱菸三○○四件、使用電子煙或加熱菸一一一三件、網路電商及社群等廿二家平台業者一五一件,共計裁罰四點二億元。

對於取締稽查成效,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認為仍有極大的改善空間,雖全面禁止電子煙,但網路社群的電子煙廣告與販賣行為猖獗,讓不少年輕人誤信「電子煙吸的是維他命、果汁、糖漿」,而透過社群、LINE群組採購煙油,甚至變成賣家與中盤商。

林清麗指出,政府明文禁止電子煙,且有處罰機制,使用這類菸品者處兩千至一萬元罰鍰,但相關單位卻怠忽職守,以致滿街可見吸食電子煙者,連在車站、百貨公司等附近公共場域均可看到違法使用的民眾,吸食比率恐已超過紙菸。

林清麗表示,電子煙使用人數愈來愈多,且公然吸食,關鍵在於各縣市衛生局查緝人力有限,且依現行規定,檢舉者需提供舉證、錄影等違規證明,有相當難度。

在四九六五件處分書中,並無一家菸商受罰,林清麗表示,政府明知道源頭,卻放任不管,以致執法完全無作為,「只敢抓小老百姓,卻不敢重罰菸商」,只要做好溯源確實取締,眾多抽菸民眾就不敢心存僥倖。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三月四日預告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針對電子煙及未經核准上市的加熱菸,新增「沒入銷毀」規定,加強網路平台監管,另要求各地方政府衛生局依法查處使用者、提供者、販賣者、廣告平台業者等。

林清麗表示,肯定政府主動修法,但建議加強追溯製造與輸入源頭,嚴格依法取締。對於販售廣告的網路平台,應該立即開罰,還可直接封鎖,以增加查緝力度。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加熱菸 網路 電子煙

延伸閱讀

電子菸難戒…學者示警「比傳統菸草更傷」:心臟病、中風失智風險增

禁賣電子煙、加熱菸 新北已開罰1.4億、9成來自網路

女在醫院廁所偷抽電子煙因低血壓暈倒 被查出喪屍煙彈

衛福部修菸防法管電子煙 民團籲儘速補強修法漏洞

相關新聞

28歲女業務常應酬拚酒...檢出致癌瘜肉 醫揭7危險族群

28歲廖姓女業務在公司同事邀請下,做了健康檢查,竟發現2顆可疑瘜肉。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

未來10天恐有熱帶擾動發展成颱?吳德榮:歐美預測分歧

會有5月颱嗎?中央氣象署昨天指出,目前菲律賓東方是明顯低壓帶,熱帶系統消消長長,不排除未來有些系統會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或...

就醫診察支付標準 健保署擬修改

醫界、民團呼籲,衛福部健保署應盡速修訂診察費等相關支付標準,落實「不同工、不同酬」等目的。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

北捷列車飄燒焦味 民眾按緊急鈴…初步研判這原因造成

北捷江子翠站到龍山寺站,今天下午列車傳出燒焦味,民眾憂心列車異常,按下緊急按鈕。北捷說明,列車設備正常,初步研判是執行手...

乘客搭商務艙吃到發霉草莓 長榮航空致歉:已加強品管

長榮航空遭爆食安問題,一名搭乘搭乘商務艙的乘客指出,4月19日搭乘巴黎返台班機,用餐時竟吃到「發霉草莓」,導致下機後腹瀉...

日本連鎖飯店被爆床底藏陌生男子 日旅達人:另一事更令人驚嚇

日本是不少台灣民眾出國首選目的地,有外國女網友到日本東京旅遊,入住連鎖APA酒店,第二天回酒店後嗅到房內有怪味,發現亞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