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菸難戒…學者示警「比傳統菸草更傷」:心臟病、中風失智風險增

孩子們需要一個無菸的健康環境。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孩子們需要一個無菸的健康環境。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很多人可能以為,電子煙比傳統菸草健康,但事實上卻有超乎想像的風險

全球首份針對電子煙長期影響的對照研究發現,電子煙對健康的危害可能超過傳統紙菸,長期使用者將面臨更高的心臟病、中風、失智及細胞損傷風險。

這項研究由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的馬克西姆波伊丁博士(Dr. Maxime Boidin)領導,透過血管擴張測試(FMD),評估18至45歲受試者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結果顯示,電子煙使用者與紙菸吸菸者皆出現血管內壁受損的情況,提高罹患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此外,電子煙使用者的血流量明顯減少,顯示大腦供血受影響,這與認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症有高度相關。

研究亦發現,電子煙內含的丙二醇、植物甘油與碳基化合物等成分,可能導致體內發炎並加速細胞損傷,進一步提升健康風險。

電子煙成癮風險高,對心血管衝擊更大

電子煙造成的各種危害。董氏基金會
電子煙造成的各種危害。董氏基金會

參與研究的25歲碩士生亞當,過去從未吸菸,兩年前開始接觸電子煙,初期使用500口的拋棄式電子煙(尼古丁含量約等同1.5至2包紙菸),可使用數天。

然而,隨著使用頻率增加,他近期已轉向3500口的拋棄式電子煙(約相當於12包紙菸的尼古丁量),且僅3天就吸完。

另一名33歲的研究參與者瑪琳則表示,原本為了戒菸而改用電子煙,卻發現更難戒斷,且呼吸狀況變差,讓她對健康產生擔憂。

專家警告:電子煙的吸引力增加健康風險

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醫師指出,電子煙因外型時尚、口味多樣且無菸臭,讓年輕族群容易接受,並誤信電子煙比紙菸安全。然而,由於電子煙可隨時使用,使用者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吸入大量尼古丁與有害物質,反而增加健康風險。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媽媽盟)副秘書長唐仙美則表示,英國國民健康局(NHS)長期主張電子煙比紙菸危害低,因此對電子煙政策較為寬鬆。然而,這項新研究顛覆了先前的觀點,突顯電子煙的健康風險不容忽視。

目前台灣已全面禁止電子煙,但違法廣告與販售仍十分氾濫,許多年輕人不僅輕易取得電子煙,甚至淪為非法販賣者,觸犯法律。此外,電子煙也常被用來吸食毒品,如K他命、大麻及依托咪酯,進一步加劇社會問題。

未來,政府應加強取締非法販賣、廣告與使用,並追查源頭,確保菸害防制法的有效執行。此外,對於以「僅持有」為由逃避法律責任者,應研擬修法明確禁止,同時透過跨部會合作,制定更完善的配套措施,以確保電子煙與未經審核通過的加熱菸全面受管制,保障青少年健康。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本文出自2025.03.19《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風險 電子煙 醫師 心臟病 加熱菸

延伸閱讀

禁賣電子煙、加熱菸 新北已開罰1.4億、9成來自網路

女在醫院廁所偷抽電子煙因低血壓暈倒 被查出喪屍煙彈

男謊稱可治異位性皮膚炎 騙女網友吸大麻電子煙性侵判4年半

每天喝一杯牛奶不光能補鈣!日最新研究:有助預防中風 對女性更顯著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出梅入夏了!未來一周高溫炎熱 七縣市明飄破36度

今天是夏至,各地都感到炎熱高溫,中央氣象署直言,由於太平洋高壓比較強,未來一周都屬於高溫炎熱天氣,高溫可達31度至36度...

環境部撤銷中火1800萬罰款敗訴 台電:依法提救濟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就環保署撤銷台中市環保局裁罰中火生煤使用量超標案,判台中環保局勝訴,環境部擬上訴。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喊話...

大雷雨轟炸新北、基隆 雙溪、坪林、石碇、石碇小心溪水暴漲

午後對流旺盛,氣象署下午針對基隆市、新北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晚間6時15分止。氣象署提醒,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

下班注意路況!大雷雨襲台北市大安、松山、中正等9區

受午後熱力作用影響,台北市政府下午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持續時間至17時15分,請民眾慎防淹水以及低能見度,包括台北市松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