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PRP增生療法助膝關節修復 64歲男繼續他最熱愛國標舞

受膝關節受損疼痛的患者多,近年PRP(自體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愈來愈普及,促進細胞修復、軟骨再生,廣泛應用於關節、韌帶等損傷。醫師提醒,膝蓋疼痛原因多元,若不及時處理,恐加速關節磨損。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簡子軒,相較於傳統止痛藥與物理治療,PRP能直接刺激修復,減少長期不適,適合膝關節退化、韌帶撕裂等患者。治療通常每2至6周注射一次,3至4次為一個療程,要搭配復健與良好生活習慣,才能提升效果。
簡子軒提到,患者64歲李先生熱愛國標舞,長年左膝不穩,時常疼痛,因腫痛加劇求診。檢查發現前十字韌帶部分撕裂,膝蓋積水嚴重,先以空針抽出50cc關節液,再進行PRP與高濃度葡萄糖水增生療法。經過2次治療,膝蓋疼痛有改善。
簡指出,前後十字韌帶、半月板及關節軟骨是膝蓋主要結構,受傷後若未妥善治療,可能導致關節長期不穩定,進而加速退化。常見膝關節傷害包括運動過度、意外創傷、退化性關節炎等,若症狀嚴重,可能出現腫脹、積水、關節角度受限,甚至無法行走。臨床上,輕微損傷可透過物理治療與運動訓練強化肌力,但若疼痛持續超過2周或影響行動,可考慮增生療法,加速修復過程。
PRP療法是從自體血液分離出血小板,並注射至受傷部位,以生長因子促進細胞修復、血管新生及膠原蛋白增生。與傳統高濃度葡萄糖水增生療法相比,PRP因含有生長因子,能直接加速組織修復,適合關節軟骨受損、韌帶撕裂患者。
要留意的是,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患有特定慢性疾病者不適用,治療前需由專業醫師評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