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男照顧病妻租屋處雙亡 家屬哀慟「夫妻感情好」:為補助才離婚

台積電在美6廠若全完工 經長郭智輝鬆口:供應鏈恐外移

2025報稅系統啟動!快速登入搶先看所得稅 算出你的「省稅大禮包」

醫預法強制醫療事故先調解卻沒期限 醫病都折磨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上路,六都調解案量增加,醫院認有減壓,但醫師仍存疑。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上路,六都調解案量增加,醫院認有減壓,但醫師仍存疑。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去年元旦上路,醫療爭議處理強制先調解,即使當事人逕行提告,院檢也須先移付調解。彰化蕭姓老翁去年因腹痛就醫,隔天腸穿孔死亡,家屬提告醫院過失致死,但等了五個月無下文,直到家屬寫信向檢察長陳情,檢方才移付調解程序。

家屬表示,新法揭示醫療案件調解優先原則,但檢院收案後,多久時間要排調解,卻無相關規定,萬一這段時間醫療紀錄遺失或遭修改,對當事人權益影響重大,苦苦等待也讓家屬身心俱疲。

家屬表示,七十五歲蕭姓老翁去年初因腹痛,前往彰化漢銘基督教醫院就醫,當時被診斷為麻痺型腸阻塞,經灌腸後住院,入院翌日凌晨一時起,患者血壓、血糖飆高,口鼻抽出大量血液,護理師通報住院醫師,直到凌晨五時才出現,轉院後無法開刀,當日上午身亡。

家屬認為醫院有疏失,去年二月委託律師向彰化地檢署,針對劉姓、張姓醫師涉犯過失致死罪,黃姓主治醫師在病歷記錄「病患拒絕接受治療轉院」,涉犯偽造文書提告。

醫預法上路 六都調解案量增 製表/陳宏睿、林佳彣、江婉儀、鄭國樑、趙容萱、吳淑玲、郭韋綺
醫預法上路 六都調解案量增 製表/陳宏睿、林佳彣、江婉儀、鄭國樑、趙容萱、吳淑玲、郭韋綺

家屬表示,經律師告知新法上路,醫療案件應先調解,但檢方遲無動靜,多次電話詢問,書記官只回「靜待調查」,甚至請律師具狀提醒仍無進展;去年八月,寫千字陳情函給檢察長,隔兩天就獲回函已排調解程序,家屬質疑「過去五個月在枯等嗎?」

彰化地檢署表示,此案去年三月收案,四月分案,檢察官須蒐集個案資料,再向醫療單位調閱資料,研閱後送醫審會鑑定,加上刑事訴訟法修正後,許多醫師不願協助鑑定,都會拉長醫療案件的處理時間,承辦檢察官未延誤案件;每名檢察官每月平均偵查八十多案,案件量多,每案都有程序要走。漢銘基督教醫院院長陳志輝說,醫療需多面性客觀審視,此案已進入司法評議中,靜待評議結果。

醫預法上路一年多,各縣市衛生局調解會收案量增加。台北市去年案量比前年增加一倍,新北市增六成八,南投縣增加近五倍。台中市、彰化縣衛生局表示,調解必須花錢聘請專家,但中央補助經費未隨案量增加,另需要中央補助承辦人力。桃園市衛生局表示,建議中央統一或委託專業團體辦理。

針對醫療爭議調解新制,若當事人逕行提告,實務處理因人而異。有律師直指新法規定調解優先,應愈快愈好,若檢察官仍先行偵查,跟舊制有何差別?延誤調解進度,對醫病雙方都是折磨。

不過,彰檢、桃檢都認為,收案後調查醫病雙方爭點,釐清後再送調解會,比較有效率;醫預法未規定具體時限,就是讓檢察官依個案執行,若限制移付時間,將影響檢方偵查。

偽造文書 刑事訴訟 書記官 檢察官 衛生局 護理師 過失致死 醫師

延伸閱讀

最高百萬年薪、純白班 高雄聖功醫院祭誘因搶醫護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事件 中檢朝過失致死方向偵辦、尚無人轉被告

貨車吊車托架掉台二丙害機車騎士撞亡 過失致死判4月

獨/來令片17萬公里沒換…高雄遊覽車翻覆1死20傷 今判刑10個月

相關新聞

28歲女業務常應酬拚酒...檢出致癌瘜肉 醫揭7危險族群

28歲廖姓女業務在公司同事邀請下,做了健康檢查,竟發現2顆可疑瘜肉。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

未來10天恐有熱帶擾動發展成颱?吳德榮:歐美預測分歧

會有5月颱嗎?中央氣象署昨天指出,目前菲律賓東方是明顯低壓帶,熱帶系統消消長長,不排除未來有些系統會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或...

就醫診察支付標準 健保署擬修改

醫界、民團呼籲,衛福部健保署應盡速修訂診察費等相關支付標準,落實「不同工、不同酬」等目的。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

北捷列車飄燒焦味 民眾按緊急鈴…初步研判這原因造成

北捷江子翠站到龍山寺站,今天下午列車傳出燒焦味,民眾憂心列車異常,按下緊急按鈕。北捷說明,列車設備正常,初步研判是執行手...

乘客搭商務艙吃到發霉草莓 長榮航空致歉:已加強品管

長榮航空遭爆食安問題,一名搭乘搭乘商務艙的乘客指出,4月19日搭乘巴黎返台班機,用餐時竟吃到「發霉草莓」,導致下機後腹瀉...

日本連鎖飯店被爆床底藏陌生男子 日旅達人:另一事更令人驚嚇

日本是不少台灣民眾出國首選目的地,有外國女網友到日本東京旅遊,入住連鎖APA酒店,第二天回酒店後嗅到房內有怪味,發現亞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