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倒閣說掀熱議 陳揮文指蔣萬安有3大誤判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反思極權符號再現

蔣萬安提倒閣 柯建銘表態了:國民黨不要縮 趕快提

有標章國產乳才可稱作「鮮乳」 未來鮮奶茶恐改叫牛乳茶

進口乳未來僅能稱為「牛乳」、「羊乳」,乳飲品若使用「冰磚奶」還原,則要標示為「還原牛奶」。圖為新聞示意圖。記者邱德祥/攝影
進口乳未來僅能稱為「牛乳」、「羊乳」,乳飲品若使用「冰磚奶」還原,則要標示為「還原牛奶」。圖為新聞示意圖。記者邱德祥/攝影

進口的長效牛乳是否能標示為「鮮乳」鬧得沸沸揚揚,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昨召開跨部會會議,會中拍板,未來僅有取得鮮乳標章、CAS或產銷履歷等標章的國產乳才可標示為「鮮乳」,進口乳將統稱「牛乳」或「羊乳」,標示新制最快明年七月上路。

乳飲品若使用「冰磚奶」還原,則要標示為「還原牛奶」。食品加工品若有用到「鮮乳」字樣,實際並非添加鮮乳,研議未來品名不得有「鮮乳」二字。換句話說,未來手搖飲店的「鮮奶茶」恐改為牛乳茶,便利商店販售的拿鐵,則可能要更名為「還原牛乳拿鐵」。

衛福部食藥署去年六月預告「保存期限卅天以上的乳品標示為長效鮮乳」,引發酪農業者不滿,為了彌平爭議,政院上月指示,保存期限十四天以下才能標示「鮮乳」,引發美日等國關切,擔心造成貿易障礙。

明年七月起,僅有取得鮮乳標章、CAS及產銷履歷的國產乳才可標示為「鮮乳」。圖/行政院食安辦提供
明年七月起,僅有取得鮮乳標章、CAS及產銷履歷的國產乳才可標示為「鮮乳」。圖/行政院食安辦提供

許輔表示,國產乳若未取得標章,仍要稱為牛乳。至於進口乳則僅能稱為「牛乳」、「羊乳」等,有調味的乳品則稱為調味乳,但都不得掛上「鮮」字。目前國內有百分之九十五的酪農業者已取得國產鮮乳標章。

至於鮮乳新標示規定是否會造成國際貿易障礙?許輔表示,原本鮮乳的英文標示為「fresh milk」,之後一律稱「milk」,中文標示為「牛乳」,與各國及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規範一致。

使用乳品加工製造成的食品,如奶茶、吐司、蛋糕、饅頭等,專家在會中建議,未來若未使用取得鮮乳標章的鮮乳當作食品製成原料,販售品名不得掛上「鮮乳」二字,鮮奶茶或是鮮奶吐司,恐得改為牛奶茶或牛奶吐司,食品正名將由食藥署研議後,再對外公布施行細節。

許輔表示,酪農業者初步都能接受此方向;食品產業界則希望法規寬限期更延長、對於複雜的加工型態產品(如添加鮮乳的手搖飲等)應有更清楚指引。

鮮乳與牛乳的標示新制,最快明年七月上路,屆時若未依規定標示,將可依食安法最高罰三百萬元,而應標示而未標示者,最高可罰四百萬元。

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秘書長方清泉表示,誠實標示讓消費者有充分資訊與選擇權,也還給生產者公平競爭的機會。

農業部表示,後續將加強輔導,協助業者取得標章,並透過牛乳產地鑑別技術把關,確保消費者購買到真正的國產鮮乳。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後續將配合行政院修訂標示規定。

奶茶 產銷履歷 農業部 酪農 食品安全 鮮奶

延伸閱讀

大家都只注意蛋白質?但「一件事」才是隱形關鍵!

傳美日關切…鮮乳標示恐轉彎?明將開會協調

蔣萬安南下彰化訪酪農餵小牛 王惠美陪喊「中央不做我們做」

班班有鮮乳中央甩鍋地方做 酪農吐心聲:不應推來推去

相關新聞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醫院個別總額 台大憂「灰犀牛效應」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於四月一日上路,不少醫院院長對內信心喊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將此新制比喻為「灰犀牛效應」,但只能「知其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