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求復合遭拒行刑式槍殺畫師前妻 新北男自戕腦死今早不治

為什麼痛風容易在大腳趾上發作?教授揭可能跟5原因有關

國民法官審剴剴案 法醫作證:兒童身上瘀傷像被球棒打的一樣

健康主題館/胸悶、腸胃不適 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常見症狀如心悸、胸悶、喘、頭暈等,或吸不到氣、過度換氣,甚至是盜汗、手腳冰冷等。圖/AI生成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常見症狀如心悸、胸悶、喘、頭暈等,或吸不到氣、過度換氣,甚至是盜汗、手腳冰冷等。圖/AI生成

●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

● 確診前先抽血、心電圖檢查,排除其他生理因素

● 必須整合治療,約1年內可獲改善

小美是家中長女,先是經歷長期照顧的中風爸爸離開,隨後媽媽失智了,因弟妹皆已婚,於是她把媽媽接來同住,獨自照顧媽媽,忙得不可開交。後來媽媽過世了,她的生活頓失重心,身體逐漸出狀況,常出現心悸、胸悶、喘、腸胃不適、過度換氣、盜汗等症狀,還罹患憂鬱症,每天渾渾噩噩的,就醫才發現竟是「自律神經失調症」上身。

自律神經是輔助全身的神經,而自律失調則是指無法用意志力控制。振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袁瑋指出,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從頭到腳都可能出現,常見症狀如心悸、胸悶、喘、頭暈等,也易出現消化不良、便祕、腹瀉、腹脹等腸胃症狀,或是吸不到氣、過度換氣,甚至是盜汗、手腳冰冷等症狀。

自律神經分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袁瑋表示,交感神經負責的是逃跑或是向前衝,例如遠古時打獵遇到危險時需要拔腿就跑,此時交感神經會亢奮,讓身體獲得較多氧氣,弱化消化功能;沒有危險時,則是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包括上廁所、促進消化、呼吸減緩等。但現在社會的壓力多是長期存在,並非短暫就結束,因此自律神經角色會混淆,難以收放自如的調控。

若要診斷是否自律神經失調,袁瑋表示,首先應排除是否有其他生理問題,一般會透過抽血、心電圖等檢查予以排除,也有不少人是看了胸腔科、心臟科、神經內科等轉介而來。她曾遇過一名80多歲老伯伯因為胸悶、喘,兒子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帶來看診,但她一看老伯伯嘴唇都已發紫了,應該是心臟問題,趕緊送到急診救治。

袁瑋指出,自律神經失調需要進行整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運動及生活型態調整等3方式。

1.藥物治療

透過藥物治療,可以協助讓患者生活回到正軌,並改善睡眠,避免演變成憂鬱症。至於吃藥是否要吃一輩子?袁瑋說,藥物再搭配其他生活型態改善等,約1年內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會獲得改善。

2.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自律神經放鬆,但不少患者疑惑「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平常已經很喘了,難道還要運動?」袁瑋強調,運動能刺激自律神經放鬆,建議可先從簡單的有氧、瑜伽、超慢跑、快走等運動開始。

3.生活型態調整

自律神經失調應進行生活型態調整放鬆,例如透過腹式呼吸、冥想、正念等方式,調節自律神經、訓練專注,可紓解壓力。

憂鬱症 運動

延伸閱讀

用吸塵器打掃室內,應該開窗通風還是關上?看懂正確換氣時機

小抹香鯨擱淺高雄沙灘 海巡救援換氣、保濕與防曬可惜仍往生

為了排除濕氣避免發霉 洗澡後的浴室應該將門打開或關上?

「週一症候群」好鬱卒?其實每週「這天」才是身心疲勞高峰

相關新聞

未來10天恐有熱帶擾動發展成颱?吳德榮:歐美預測分歧

會有5月颱嗎?中央氣象署昨天指出,目前菲律賓東方是明顯低壓帶,熱帶系統消消長長,不排除未來有些系統會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或...

就醫診察支付標準 健保署擬修改

醫界、民團呼籲,衛福部健保署應盡速修訂診察費等相關支付標準,落實「不同工、不同酬」等目的。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

北捷列車飄燒焦味 民眾按緊急鈴…初步研判這原因造成

北捷江子翠站到龍山寺站,今天下午列車傳出燒焦味,民眾憂心列車異常,按下緊急按鈕。北捷說明,列車設備正常,初步研判是執行手...

乘客搭商務艙吃到發霉草莓 長榮航空致歉:已加強品管

長榮航空遭爆食安問題,一名搭乘搭乘商務艙的乘客指出,4月19日搭乘巴黎返台班機,用餐時竟吃到「發霉草莓」,導致下機後腹瀉...

日本連鎖飯店被爆床底藏陌生男子 日旅達人:另一事更令人驚嚇

日本是不少台灣民眾出國首選目的地,有外國女網友到日本東京旅遊,入住連鎖APA酒店,第二天回酒店後嗅到房內有怪味,發現亞裔...

有樁無電…公共充電停車位 被疑「樁」樣子

交通部編列九點八億元補助設置公共充電樁,今年底將完成四八六五槍,有民眾爆料,許多充電專用停車位「無法供電」,質疑是為了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