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剴剴」保母認罪 他推測可能原因:純粹只是訴訟考量

全球股市慢慢收復失土 謝金河直指制約川普的關鍵是它

川普再轟「中國是全球頭號剝削者」!稱中國貨「多數不需要」

本土第二例漢他病例 20多歲男染疫關鍵恐是「鼠糞便」

感染漢他病毒係因與囓齒動物的尿液、糞便與唾液接觸。(路透)
感染漢他病毒係因與囓齒動物的尿液、糞便與唾液接觸。(路透)

上周新增今年第二例本土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指出,該個案為北部20歲男性,為感染漢他病毒出血熱合併腎臟症候群,經過支持性療法,在住院約2周後出院,然而,個案自述工作地點沒有看到老鼠出沒,不能排除是清潔環境時沒有配戴口罩造成感染。

林詠青說,該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從事餐飲相關工作,2月15日出現發燒、頭痛、食慾差及腹瀉等症狀曾經診所就醫,但症狀並未改善;2月16日至急診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醫院通報後於3月7日檢驗確診,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治療,並因為腎功能惡化洗腎,3月上旬症狀改善出院。

林詠青指出,該個案的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已採檢送驗,衛生單位已進行各項調查及衛教防治工作,並由環保單位前往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環境消毒、捕鼠作業,以釐清可能感染源。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國內今年累計2例,病例數與2021至2024年的過去4年同期相比,案例都只有1至2例相當,去年累計3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診病例,分別為台中市、彰化縣及高雄市各1例。自2016年起累計46例,性別以男性29為多,占整體的63%,年齡則以40歲以上31例為多,占67%。其中1例為境外移入案例,感染國家為印尼。

漢他病毒症候群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鼠類等齧齒類動物,人類吸入或接觸遭帶有漢他病毒鼠類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糞便、尿液、唾液污染的塵土、物體,或被帶有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的風險。

林詠青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隨時做好環境清理,防火巷、排水設施含下水道、水溝蓋、雜物堆、牆垣為鼠類族群活動熱區,請針對該等特定環境加強捕鼠與滅鼠工作。

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另為避免病毒飛揚於空氣造成傳播,請使用清除污物的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避免使用拖把產生飛沫,清理後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疾管署提醒,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醒,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圖/疾管署提供

漢他病毒

延伸閱讀

COVID-19再釀5死 60多歲機構住民才出院又染疫逝

中部30多歲男染流感重症亡 公費藥擴大延到3月底

COVID-19增1死 幼童疫苗改半量成人劑型供應

新冠又釀14重症1死…主流株變「XEC」 明起供11歲以下幼兒打疫苗

相關新聞

明天你放假嗎?51勞動節全解析 是否補班、薪資怎算、銀行開不開一次了解

5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勞動節,作為表揚勞工貢獻的重要節日。儘管多數勞工都能依照《勞動基準法》休假一天,但仍有部分族群需要照常上班,而勞動節的由來為何,到底誰有資格放假...

上路5年簽署不到1% 病主法將大翻修

涉及病人善終決定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五年,迄今僅十萬三千多人簽署,簽署率約百分之○點四五,朝野立委均認為數千元諮詢費...

是你嗎!大樂透1億元頭獎1注獨得 竟開在台北有錢人最多的地方

4月財氣旺,大樂透頭獎幸運得主再增一人。台彩表示,29日晚間開獎的大樂透,頭獎獎金1億元,在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322號彬...

開幕不到1年驚傳收攤!「若櫻壽司」最終營業日是這天

日系連鎖生活雜貨品牌DON DON DONKI(唐吉訶德)旗下壽司品牌「若櫻壽司」,近日無預警宣布台北西門店最終營業日為...

影/男心跳停止5次電擊 宜蘭首例注射「預立醫囑藥物」成功救命

宜蘭年約60歲男性患者去年曾因到院前停止心跳OHCA,消防獲報到場立即進行CPR及電擊,仍無見效,千鈞一髮之際,救護人員...

28歲女業務常應酬拚酒...檢出致癌瘜肉 醫揭7危險族群

28歲廖姓女業務在公司同事邀請下,做了健康檢查,竟發現2顆可疑瘜肉。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