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最強缺電概念股?雲豹能源全年展望樂觀 卻遭酸是「吸血台電」

冰存米飯不能完全放涼!趁熱裝入保鮮盒 留住濕潤口感別冷藏

醫療性凍卵凍精拚年底上路 乳癌、血癌患者優先

國健署呼籲,應把握女性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及早規畫並善用資源,一般不孕症夫妻首次申請試管嬰兒補助最高10萬元。記者廖靜清/攝影
國健署呼籲,應把握女性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及早規畫並善用資源,一般不孕症夫妻首次申請試管嬰兒補助最高10萬元。記者廖靜清/攝影

根據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全國「育齡癌友」近1萬2000人左右,其中,女性占了六成,在接受化療及放療後恐失去生育能力。衛福部擬推「醫療性凍卵補助」,優先補助乳癌患者提供凍卵補助,以及男性血癌患者的凍精補助。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宇旋表示,「醫療性凍卵補助」的試辦內容先行通過女性乳癌、男性血癌患者,目前規畫文件已提出,並送入行政院,待同意預算、對象後,就會啟動試辦計畫。她指出,目前已召開專家會議,由癌症團隊評估施行情況,會再將資料補送進行政院,力拚年底通過上路。

林宇旋說,「醫療性凍卵補助」將比照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第一次最高補助7萬元;男性血癌患者凍精補助,平均約數千元不等。關於醫療性凍卵、凍精的補助受惠人數,還需要醫療性評估,包括癌症期別等,初步仍難估計實際可受惠人數。

隨著國人結婚與備孕年齡逐漸延後,愈來愈多夫妻面臨懷孕困難,國健署建議,應把握黃金生育期,若無避孕1年後仍未懷孕,應及早就醫檢查。根據內政部112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女性第一胎年齡,已經來到31.5歲,生育年齡35歲以上女性更超過3成。

我國約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夫妻不孕,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國人對於備孕有許多錯誤迷思,包括月經規律代表容易懷孕、試管嬰兒是最後選擇、做試管嬰兒很傷身等,她強調,有意生育的夫妻應及早就應檢查,透過專業評估,提高懷孕機會。

黃貞瑜以張先生、張太太為例,32歲結婚、34歲生下大寶,後來試過許多方法想再生下一胎,卻無法如願。張太太表示,未曾進行真正生育檢查及治療,最後抱著股且一試的心態求醫,發現是甲狀腺、血糖問題。經過身體調養,再進行試管嬰兒療程,38歲生下二寶,去年5月又順利生下三寶。

張太太說,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前,已經考慮人工生殖的方法,但是坊間療程太貴,幸好國健署推出人工生殖技術補助方案,減輕經濟負擔。林宇旋表示,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自110年7月施行迄今,已協助超過2萬1514對夫妻,迎接2萬4653名新生兒。

林宇旋呼籲,把握女性25至35歲黃金生育期,及早規畫並善用補助資源,一般不孕症夫妻首次申請試管嬰兒補助最高10萬元,再次申請者最高補助6萬元,並依各範圍療程給予不同補助額度,目前全國共有103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可申請試管嬰兒補助。

生育 試管嬰兒

延伸閱讀

太離奇!夫結紮3個月妻懷孕疑被「綠」檢驗揭真相院方這樣回應

15歲少女罹罕病無陰道口…幫男友口交卻離奇懷孕 醫生揭驚人巧合

乳癌成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醫師:篩檢年齡擴大成治療關鍵

女性暴露二手菸 罹患乳癌、子宮頸癌機率高出2倍

相關新聞

成人5癌篩檢 乳癌陽追率最高

去年有四八一點九萬人次的國人接受免費成人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每一百名陽性反應個案中,八十...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

最新研究!癌友維持肥胖 5年後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多10%以上

常有人說「健康從減肥開始」,不過當疾病侵擾時,身體多出的「份量」或許能夠成為救命的關鍵。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中,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整整高出10%以上。

最大震度3級!高雄甲仙12:23發生規模4地震 6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今發布第114075號地震報告,高雄今中午12時23分發生規模4地震,震央位於高雄甲仙區,地震深度14公里,屬...

家寧露面聲明影片7小時衝59萬流量 Cheap白話翻譯5重點

YouTuber家寧日前透過律師發布聲明稿,昨天深夜透過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秘月期POPOO」,發布4分鐘影片「...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