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吻10秒可交換8000萬細菌、致接吻病及蛀牙 醫提5大注意事項

研究顯示情侶間短短10秒濕吻會交換大約8000萬細菌。圖/AI生成
研究顯示情侶間短短10秒濕吻會交換大約8000萬細菌。圖/AI生成

接吻可致病?台灣有胸腔醫生於網上分享指,原來短短10秒的「法式濕吻」便可交換約8,000萬細菌,部份病原體更可以透過唾液傳播,誘發多種疾病,包括「接吻病」、傳播疱疹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但也重申縱然接吻會傳播微生物,一般健康的正常人並不會容易得病。醫生提醒,只有留意5大注意事項,如接吻時避開口唇疱疹發作期、定期做口腔檢查等,就可以讓病原體傳播率降低,保障自己及伴侶健康。

10秒濕吻交換大約8000萬細菌

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於社交平台發文分享,有研究顯示情侶間短短10秒的「法式濕吻」會交換大約8000萬細菌,而口腔微生物相似度在親密伴侶間可達34%。多數微生物無害,但部份病原體卻可透過唾液傳播。

接吻可傳播4大微生物 引發接吻病

黃軒表示接吻可傳播不同微生物,首先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此病毒可以引發俗稱接吻病的「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令人發燒、喉嚨痛同淋巴結腫大。

其次是「疱疹病毒HSV-1」,全球大約有37億人曾感染口腔疱疹病毒,此病毒可潛伏神經節,壓力大或免疫力下降時隨時復發,而嘴角有水泡破損時傳染力堪稱最強。

而深度接吻亦可傳播幽門螺旋桿菌,此菌與胃潰瘍、胃癌息息相關。曾有研究發現,只要其中一方呈陽性,伴侶感染率可增加1.5倍。此外有期刊實驗顯示導致蛀牙的變形鏈球菌(致齲菌)可經接吻傳播,尤其情侶間接吻10秒後,口腔微生物相似度提升20%,令蛀牙成為「情侶病」。

接吻有5大注意事項

黃軒建議大眾要注意口腔衛生,包括:

1.每天至少刷牙2次並使用牙線。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的牙齦溝液含1×10⁶ CFU/mL致病菌,可用含氯己定(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降低病毒載量。

2.避免黏膜破損、口腔潰瘍或牙齦出血時,疱疹病毒傳播風險會提高0.1-1%。若伴侶有嘴巴疱疹,發病期傳染風險更達80%。

3.接種流感疫苗,減少傳染呼吸道病毒傳播。

4.避免高風險深吻行為,因如伴隨微量血液交換,有可能傳播乙型肝炎。

5.選擇空氣流通的地方接吻,如在酒吧等密閉場所等進行,呼吸道病毒傳播機率較開放空間足足高3倍。

鼓勵健康人士接吻 可降低皮質醇

黃軒表示接吻雖會傳播微生物,但一般健康人並不會容易得病,鼓勵大家放心接吻,因為親吻時可以釋放催產素,令人會感到歡愉,甚至可降低皮質醇18%。他建議大家接吻時只要避開口唇疱疹發作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幽門桿菌篩檢、利用含氟漱口水等,就可以讓病原體傳播率降低,保障自己與伴侶健康。

延伸閱讀:

死亡之吻?女子患罕見病接吻可嚴重過敏致命 男友願守3嚴格規則

30歲男終和40歲女友接吻 驚覺傳出老人味︰想分手 網民回應絕了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相關新聞

北捷列車飄燒焦味 民眾按緊急鈴…初步研判這原因造成

北捷江子翠站到龍山寺站,今天下午列車傳出燒焦味,民眾憂心列車異常,按下緊急按鈕。北捷說明,列車設備正常,初步研判是執行手...

乘客搭商務艙吃到發霉草莓 長榮航空致歉:已加強品管

長榮航空遭爆食安問題,一名搭乘搭乘商務艙的乘客指出,4月19日搭乘巴黎返台班機,用餐時竟吃到「發霉草莓」,導致下機後腹瀉...

日本連鎖飯店被爆床底藏陌生男子 日旅達人:另一事更令人驚嚇

日本是不少台灣民眾出國首選目的地,有外國女網友到日本東京旅遊,入住連鎖APA酒店,第二天回酒店後嗅到房內有怪味,發現亞裔...

有樁無電…公共充電停車位 被疑「樁」樣子

交通部編列九點八億元補助設置公共充電樁,今年底將完成四八六五槍,有民眾爆料,許多充電專用停車位「無法供電」,質疑是為了換...

今年首波梅雨鋒面來了! 氣象專家提醒:5/5起連6天下不停

台灣即將進入梅雨季,氣象專家林得恩今(27日)指出,根據中央氣象署系集模式最新模擬資料顯示,5月5日至5月10日期間,台灣可能迎來今年第一波梅雨鋒面,期間將出現明顯且持續的降雨訊號。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