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淪口號 桃衛生局長嘆:不能魚與熊掌都不選擇

急診壅塞問題延燒,桃園市衛生局長賈蔚今直言,分級醫療雖被視為解方,但推動30年成效有限,民眾不願放棄就醫選擇權、政治人物畏懼選民反彈不敢堅持、醫療機構擔憂營運衝擊而觀望,淪為各界口惠而實不至的「老藥新包裝」,若想實現分級醫療,仍需靠各方誠實面對才有解方。
急診壅塞話題熱度不減,賈蔚表示,近期產官學三方專家盡出,包括落實分級醫療、加強病床調度、增加急重誘因,都是舊方老藥重提,新解卻遙遙無期,「哪個不是耳熟能詳?從期待到無感,甚至引來訕笑怒罵。」
賈蔚指出,民眾口頭上支持分級醫療,但若當自己遇到發燒或腰痛等非致命症狀去急診被拒絕時,還會支持嗎?若假日找不到開診的基層院所而到大醫院就診,卻被告知10公里外有診所時,是否仍然心存感激?另方面,基層診所醫師又是否願意配合分級醫療精神,提高假日看診頻率,或在社區範圍內輪流看診?
賈蔚表示,分級醫療本質是透過資源配置設計,達到最大效益,無論是公醫制度國家或自由競爭市場都能實施,但核心在於「適度甚至大幅限制被保險人的就醫選擇權」。
他認為,中央的健保署當然最希望成功推動分級醫療,但政治人物考量選票,不敢挑戰民眾就醫選擇權;醫療機構經營者無法評估分級醫療對財務營運的影響,傾向靜觀其變;總額分配制度的複雜性也使改革更加困難。
賈蔚說,即使基層急診醫護人員希望分級醫療,這樣的想法不一定不會改變,因為醫療人員的薪酬模式分為固定薪酬和以量計酬,若屬於固定薪酬制的人,內心會希望工作越少越好,但以量計酬的人會自行衡量體力與報酬的最佳交叉點,若推動分級醫療,工作量的重分配,恐將引發醫護內部的矛盾。
賈蔚表示,社會仍須思考健保的本質究竟是社會保險還是社會福利,他曾聽到有官員說健保是「兼具社會福利的健康保險」,但這種「魚與熊掌都不選擇」的心態需要調整,「要便宜又要好貨不常見,更要小心買到假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