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樋口飯糰」衝突原因曝光!房東被控踹門摔物 反批闆娘夫婦惡意不繳租

總冠軍賽G5哈利伯頓僅得4分 威廉斯飆新高40分雷霆搶先聽牌

ETF代號藏陷阱!詹璇依提醒:下單前請睜大眼睛…英文代碼恐搞亂你

英國最新研究曝光 電子煙恐導致心臟病、中風與失智

電子煙款式多樣,吸引年輕族群。英國將於3月公布全球首份對照研究,電子煙恐導致心臟病、中風與失智。本報資料照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電子煙款式多樣,吸引年輕族群。英國將於3月公布全球首份對照研究,電子煙恐導致心臟病、中風與失智。本報資料照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電子煙氾濫,已成為公共衛生重要議題,更引起醫界擔憂。3月即將發表的全球首份研究發現: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可能比紙菸更大,長期使用者將面臨心臟病、中風、失智和細胞損傷的風險。

研究負責人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博士馬克西姆波伊丁(Dr. Maxime Boidin)指出,電子煙的危害與傳統紙菸相比,電子煙雖然無明顯菸味,但隱藏了許多過量重金屬、化學物質,且高濃度尼古丁易讓人成癮,會造成些心血管、大腦神經系統的危害。

馬克西姆波伊丁的研究團隊招募18至45歲的受試者,透過血管擴張測試(FMD)評估其心血管健康狀況。結果顯示,電子煙使用者與吸菸者的血管內壁皆會受到損害,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機率。另發現,電子煙使用者的血流量減少,顯示大腦供血受影響,與認知功能下降及失智症有高度相關。

一名參與研究者表示,從沒吸過紙菸,2年前接觸電子煙;一開始使用約500口的拋棄式電子煙(尼古丁含量約2包紙菸),能用好幾天,但愈抽愈快,後來使用3500口的拋棄式電子煙(尼古丁含量約12包紙菸),3天內就抽完了。另一名女性研究參與者表示,為了戒菸而改抽電子煙,卻發現電子煙更難停下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治組主任林清麗指出,電子菸中的丙二醇、植物甘油與碳基化合物,會傷害青少年大腦發育,對各年齡層民眾更有肺部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危害。她呼籲,「菸害防制法」上路已快滿2年,請政府拿出決心和魄力,取締違法販賣、廣告與使用,更要追溯源頭確實查緝。

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表示,電子煙有酷炫外型及各類香甜味,讓人失去戒心,尤其年輕人聽信電子煙商「電子煙比紙菸安全」的說法,受誘惑以為是轉大人的表現。他強調,電子煙因便於隨時使用,讓人無意識地頻繁吸入高劑量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質,導致更大的健康風險。

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副秘書長唐仙美指出,台灣已明文規定全面禁止電子煙,但網路社群上廣告與販賣訊息相當氾濫,經常可見年輕人隨意使用,或淪為電子煙賣家而觸法。新興菸品容易成為吸食毒品的載具,例如K他命、大麻、依托咪酯等,民團抨擊:政府查緝不力、裁罰率極低為主因。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電子煙 戒菸 失智症

延伸閱讀

6旬婦聽不清孤單難訴 醫:聽損缺社交增失智風險

助聽器擴大捐助 數個高齡化縣市受惠

研究:50歲前養成「這些習慣」可降腦中風、失智症風險

不是控制飲食或運動 每天「一個簡單習慣」降低44%致命中風風險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3年居首 自殺隔14年再上榜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三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四十三年位居首位,去年共有五萬四○三二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九分四十五秒就有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