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道指漲300點 但創逾半世紀總統上任百日最差表現

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核電成最貴電力來源

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發布「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版,並邀請報告其中2位作者進行說明。圖/綠盟提供
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發布「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版,並邀請報告其中2位作者進行說明。圖/綠盟提供

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發布「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中文版,內容指出,2009年至2024年間,太陽能光電及陸域風電成本大幅下降83%及63%,但核電成本卻上升49%,成為最昂貴電力來源;專家表示,台灣再生能源雖有成長,但天然氣使用量持續上升,能源結構需進一步調整,才能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綠盟研究員林正原表示,2004至2023年全球啟用102座機組,但關閉104座,中國大陸啟用49座新機組,而其他國家減少51座機組;截至2024年7月1日,全球共有59座反應爐正在興建,較2023年多出1座,但較2013年減少10座,並有5座基礎計畫放棄。

林正原說,2023年非水力再生能源裝置的投資額為6230億美元,為核電興建投資的27倍。根據拉札德銀行的模型,2009至2024年間,太陽能光電和陸域風電成本大幅下降,分別降低83%和63%,而核電成本則上升了49%,成為最昂貴的電力來源。

報告作者之一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拉瑪納指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s)被認為有潛力改變全球能源格局,但無論是政府支持、建設延宕,還是運轉挑戰,這些反應爐的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像是美國投入大量資金支持SMRs,卻仍無法解決高含量低濃縮鈾(HALEU)燃料不足問題、阿根廷的CAREM小型反應爐原訂2016年進行冷測試,但至今未達到預期、印度的先進重水反應爐(AHWR)至今未開工;已投入營運的中國HTR-PM反應爐自2021年啟用,但容量從200MW降至150MW、俄羅斯的KLT-40S小型反應爐性能則未達預期。

負責台灣現況分析的報告作者之一,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彭保羅說,隨著台灣核能廠逐步除役及能源政策的調整,台灣未來的核能發展充滿不確定性。目前台灣核電機組數量正在減少,核一廠和核二廠已除役,核三廠也在進行除役倒數,核四已停建,核能在台灣總體發電的比重降至6.3%,是自1978年以來最低紀錄,相比之下,再生能源比重達9.5%。

彭保羅說,賴清德政府雖延續非核家園政策,但也未排除核能的使用,但2024年總統大選後,國民黨提案修改「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延長核三廠運營,但該提案仍在討論中,隨著核三廠2號機計畫除役,缺電問題引發關注,行政院長卓榮泰表態對「新核能」的發展持開放態度,尤其是2030年後。

彭保羅指出,核電雖逐漸減少,但核廢料處理問題依然待解;台灣再生能源占比雖在2023年達9.5%,其中風能及太陽能增長顯著,2022年再生能源增長達37%,首次超過核能發電,但台灣能源結構依然依賴進口化石燃料,尤其是天然氣及煤炭,2023年液化天然氣發電比重高達39.5%。

彭保羅表示,政府推動的非核家園政策未完全實現,天然氣使用量持續上升。台灣的能源結構需進一步調整,才能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自給自足。未來,台灣的核能發展將面臨政治與經濟挑戰,如何平衡非核家園政策與能源安全,仍需解決。

全球反應爐啟用及關閉數量。圖/「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提供
全球反應爐啟用及關閉數量。圖/「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提供
全球興建中的反應爐。圖/「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提供
全球興建中的反應爐。圖/「2024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提供

再生能源 核能 核電

延伸閱讀

藍提「非碳家園」 環團:核安核廢未解決前不應返核

反對藍推非碳家園 綠:無共識不能強推

在野列核電延役為新會期優先法案 環團批加劇核災風險

國民黨推非碳取代非核 綠:朱立倫改了身分就換立場

相關新聞

上路5年簽署不到1% 病主法將大翻修

涉及病人善終決定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五年,迄今僅十萬三千多人簽署,簽署率約百分之○點四五,朝野立委均認為數千元諮詢費...

是你嗎!大樂透1億元頭獎1注獨得 竟開在台北有錢人最多的地方

4月財氣旺,大樂透頭獎幸運得主再增一人。台彩表示,29日晚間開獎的大樂透,頭獎獎金1億元,在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322號彬...

開幕不到1年驚傳收攤!「若櫻壽司」最終營業日是這天

日系連鎖生活雜貨品牌DON DON DONKI(唐吉訶德)旗下壽司品牌「若櫻壽司」,近日無預警宣布台北西門店最終營業日為...

影/男心跳停止5次電擊 宜蘭首例注射「預立醫囑藥物」成功救命

宜蘭年約60歲男性患者去年曾因到院前停止心跳OHCA,消防獲報到場立即進行CPR及電擊,仍無見效,千鈞一髮之際,救護人員...

28歲女業務常應酬拚酒...檢出致癌瘜肉 醫揭7危險族群

28歲廖姓女業務在公司同事邀請下,做了健康檢查,竟發現2顆可疑瘜肉。透過AI技術輔助初步辨識為腺瘤性瘜肉,後續病理報告再...

未來10天恐有熱帶擾動發展成颱?吳德榮:歐美預測分歧

會有5月颱嗎?中央氣象署昨天指出,目前菲律賓東方是明顯低壓帶,熱帶系統消消長長,不排除未來有些系統會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或...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