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長期暴露空汙 洗腎風險增

空汙不僅誘發肺癌,還會加速糖尿病患者腎臟病惡化,提高洗腎風險。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若長期接觸二氧化氮、懸浮微粒PM2.5,將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提醒政府將糖尿病患納入提醒空汙指標的敏感對象,患者在空汙嚴重時避免外出。
該研究計畫主持人、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這是國際首篇有關空汙與慢性腎臟病的相關性研究,二○○三至二○○五年招募一三一六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五十六歲,持續追蹤至二○一二年年底,期間至少二次臨床訪視,觀察其慢性腎臟病發展,每半年監測一次腎絲球過濾率(eGFR)一次,當數值低於六十,即為慢性腎臟病。
該研究計畫另蒐集環境部所設置的七十二個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紀錄二氧化氮、懸浮微粒PM2.5等月平均濃度,再以患者居住地址,推估相對暴露濃度,再進一步比對慢性腎臟病發展的速度。
研究發現,在九二二位腎功能正常的糖友中,經五點五四年追蹤,共四四一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進一步發現,當患者暴露在超濃度空氣汙染環境下,如二氧化氮濃度超過廿二點五五ppb,或PM二點五濃度超過每立方公尺卅三點四四微克時,慢性腎臟病風險顯著增加。
研究證實,第二型糖尿病患如暴露於二氧化氮環境中,每增加一ppb,慢性腎臟病風險增百分之四,若增十ppb,罹病風險增至百分之五十二。許志成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多重視空氣品質防護,遠離空汙,以降低洗腎風險。
為何空汙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參與此研究的台大醫學院護理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秦唯珊表示,糖尿病患者屬於血管病變的高風險族群,若未妥善控制病情,血管容易病變。若又處在空汙環境,將催化血管發炎,加速病變。
秦唯珊指出,政府應將糖尿病患納入提醒空汙指標的敏感對象,並制定空氣品質管理策略。空汙嚴重時,糖友應避免外出,若要運動應改為居家運動,在家活動時,建議開啟空氣濾清器,做好防護措施,外出時也應查詢空汙相關指標,並佩戴口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