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影/沙鹿向上路長下坡聯結車撞22車10人傷 3人在加護病房

不少人關切!鄭明典:颱風之外顯著豪雨災害幾乎發生在「梅雨季」

台灣燈會人潮擁擠…可效仿高雄演唱會疏散? 桃市府:人數天差地遠

台灣燈會睽違9年重返桃園,主燈「無限樂園」以抽象符號設置,每半小時一次燈光秀,搭配音樂等聲光效果精彩繽紛。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台灣燈會睽違9年重返桃園,主燈「無限樂園」以抽象符號設置,每半小時一次燈光秀,搭配音樂等聲光效果精彩繽紛。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舉辦的台灣燈會因人潮太多、疏運不佳,引發不少民怨,紛紛在桃園市長張善政貼文下表達憤怒與不滿,桃園市新聞處長羅楚東16日受訪時致歉指出,燈會第一個假日的人潮確實比預計還要多,但市府已啟動疏運措施,未來也會密集觀測流量。羅楚東表示,台灣燈會一天內湧入26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市府已經啟動桃捷所有量能。

2025年台灣燈會在桃園舉辦,但15日湧入大量人潮,讓許多民眾批評燈會動線安排、人潮及交通疏導安排都很有問題,大眾運輸被搭到「癱瘓」,被擠在機捷月台近1小時,連計程車也等不到。

燈會壅塞民怨沸騰

桃園市長張善政雖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燈會單日湧入近260萬人次,桃市府持續加強疏運措施,包括機捷出入站簡化、改善捷運A18與高鐵車站、A18與A19站穿堂層進出動線、啟動接駁車、出境旅客設置機捷優先通道,台鐵內壢與楊梅站設有接駁車等,但許多民眾仍在張善政臉書貼文下表達不滿。

民進黨市議員黃瓊慧便指出,市府的疏運緊急應變措施不足,燈會造成當地塞車、捷運爆滿造成各種民怨之外,也害出國搭飛機的旅客趕不上飛機。她強調,燈會還會持續舉辦到下週末,請市長研擬好配套措施,才能因應接踵而至的人流。

建議白天看燈會

對於桃園燈會因人潮洶湧引發的民怨,桃園市新聞處長羅楚東受訪時指出,人潮確實比原本預期的多,市府已經加強疏導的措施,16日就會看疏導的狀況調整因應措施,畢竟人流與車流狀況不好掌握,加上15日天氣較好,第一個假日本來就會有比較多人潮,他也鼓勵民眾平日與白天也可來,「白天拍起來也很漂亮。」

由於台灣燈會是交通部觀光署與桃園市政府主辦,被問到與中央溝通的狀況時,羅楚東表示,中央與地方的溝通很暢通,不管是台鐵、高鐵與平面道路的狀況都不錯,且平常雙方會互相聯繫。至於是否有宣傳過度的問題?羅楚東反駁說,任何縣市都會希望多一點參加人。

與演唱會疏運不同

羅楚東說,交通的部分往年也有類似狀況,市府都很願意改進,15日當天已經將所有桃捷的量能榨到一滴不剩,加開的班次總量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相對來說,平面道路的壓力就有比較小,且搭乘台鐵來也有接駁車。他建議民眾可以提早來,避免下午到晚上的尖峰時段。

至於有人認為,可以仿效高雄市政府在演唱會疏散人潮的模式,羅楚東表示,高雄演唱會的人數與桃園燈會15日的人數天差地遠,15日燈會的最大人次高達260萬,一場演唱會大概是10到30萬人次,不同的活動不能直接類比。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台灣燈會 張善政 桃捷

延伸閱讀

把關百貨公安!桃園市長張善政撂重話 擅自裝修不排除勒令停業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現場滿目瘡痍 張善政:隨時配合支援

桃園中壢新明市場劣化嚴重 市長張善政拍板拆除重建

台灣燈會開幕 張善政邀3寶爸蔣萬安搶先體驗

相關新聞

今年首波梅雨鋒面來了! 氣象專家提醒:5/5起連6天下不停

台灣即將進入梅雨季,氣象專家林得恩今(27日)指出,根據中央氣象署系集模式最新模擬資料顯示,5月5日至5月10日期間,台灣可能迎來今年第一波梅雨鋒面,期間將出現明顯且持續的降雨訊號。

半數兒少 玩社群不懂數位足跡

兒少使用網路已是日常,但對數位足跡曝光的輕忽,導致被盜用身分、肉搜、騷擾、詐騙,甚至性私密影像外流等層出不窮。家扶基金會...

「平民版AirTag」日本大創開賣不到300元!網友開搶:會變抓猴神器

超平價的蘋果(Apple)藍牙追蹤器AirTag不到台幣300元?有人發現日本大創DAISO竟然推出了支援蘋果Find My功能的追蹤器「防止遺失Tag(電池式紛失防止タグ)」,一個價格只要日幣1100圓(約台幣251元),讓許多網友大呼想入手,安卓用戶也敲碗希望出安卓版。

醫師協助末期病人死亡 逾86%民眾支持

隨醫療進步,末期病人可用維生醫療延長生命,但許多病人受病痛折磨,不少民眾倡議安樂死立法,但各界意見分歧。台大公衛學院昨公...

今晚起有感轉涼!明天、周六天氣最差 北部低溫再探「1字頭」

未來1周天氣相當不穩定,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官欣平表示,受到鋒面和華南雲雨區接連不斷的影響,雖然有一天半空檔,但是預報上有不...

國光生技鬧鼠患 食藥署揪4缺失

國光生技擁有全國最大疫苗封裝量能,去年疾管署採購七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該公司占比逾四成,不過,潭子廠傳出重大違規事件,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