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配「亞亞」遭廢止依親許可25日要離境 她聲請停止執行法院駁回了

50歲以後4指標「雪崩式下降」 醫:開始精神或心理老化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左起),與心理師林希陶共同編寫,國內第一本中壯年與高齡者動腦遊戲書。記者賴昀岫/攝影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左起),與心理師林希陶共同編寫,國內第一本中壯年與高齡者動腦遊戲書。記者賴昀岫/攝影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名老人,對長輩而言,60歲過後的注意力會逐漸變差,因而影響記憶力等,屬於失智症的警訊,甚至有些人過了50歲,發現自己記憶力、專注力、判斷力、衝動控制力等指標雪崩式下降,代表開始出現精神或心理老化,認知訓練介入,不只可以延緩其退化時程,也可以維持日常生活的注意力功能。

「老人家第一怕記憶力減退,第二怕認知功能下降、判斷力受影響」,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指出,記憶力變差會讓人容易丟三落四、忘東忘西;原本一件事情可以持續專注半小時以上,只剩下15分鐘代表專注力下降,判斷力變差是許多人被詐騙的根據。

另外,控制力也是一個要注意的指標,許正典提醒,當沒辦法隨心所欲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情緒起伏大,動不動和人吵架、行為不像以前沈著,甚至有點「老番癲」,代表情緒控制力減退;吃東西會挑食或無法一覺到天亮,則是失去身體控制力。

很多人40幾歲就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加上手機的使用更會加劇,「所以50歲就要開始抗老、防老、備老」,許正典說,如果發現自己本來做很多事情都得心應手,過了50歲就開始雪崩式下降、生活能力變遲鈍,原本可以多工作業,現在一心一意都不行,如果碰到這類患者,就會給予遊戲訓練,過程中慢慢找回掌控感和記憶力。

許正典和心理師林希陶共同編寫,一系列給小朋友的注意力訓練書籍,後來收到許多民眾反應,希望可以有設計給長輩的版本,於是他們挑出挑出基礎知識較多、符合成年人的相關訓練,選擇了「找錯、唐詩、部首、鏡像圖、模仿畫」等心智鍛鍊遊戲,共設計5大類別的125個遊戲,不只具備注意力性質,也饒富趣味與推理特性。

林希陶指出,書籍「125個樂齡專注力遊戲」中,設計的小遊戲看似簡單動動腦,其實蘊含許多神經心理學應用於心智復健的原理,只要覺得注意力不好就可以練習,整體而言認為難度最高的,是 「部首大作戰」,希望讓參與者感受解題的樂趣與成就感,先從每天10分鐘開始,至多30分鐘,一般約3至6個月,注意力會有所改善,祖孫一起作答想必更有樂趣。

「125個樂齡專注力遊戲」的5大類別包括:

第一類:需要觀察及歸納能力的「找錯推理王」

第二類:需要語意記憶、思考流暢度及認知彈性的「部首大作戰」

第三類:考驗對視覺細節搜尋比對的注意力轉換及持續度的「鏡像博物館」

第四類:需要掌握整體圖案及線條間的相互關聯,還要有視動協調運筆的能力的「超級點陣圖」

第五類:透過思考字詞,完成詩詞內容的「唐詩走迷宮」

多人

延伸閱讀

凱渥資深名模引領近百名潮爺潮嬤走秀 嘉義市勇壯族再登時尚秀台

令人驚艷!台南新增2間里活動中心 像咖啡廳及拱門意向

氣爆案民眾可能不信任環境安全 醫教4動避免焦慮

新光三越氣爆恐陷「全台焦慮」 醫曝2嚴重症狀要注意

相關新聞

家寧露面聲明影片7小時衝59萬流量 Cheap白話翻譯5重點

YouTuber家寧日前透過律師發布聲明稿,昨天深夜透過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秘月期POPOO」,發布4分鐘影片「...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大樂透1.94億元頭獎一人獨得 開在這縣市

大樂透第36期今晚開獎,頭獎金額1.94億元由一名幸運兒獨得,獎落桃園市楊梅區四維里文化街226號的晟賀彩券行。

19日冷氣團或寒流南下 11縣市局部低溫10度以下

氣象署今天表示,受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影響,今晚至明天雲林以北11縣市防局部攝氏10度以下低溫,這波冷空氣持續到20日清...

家寧稱與Andy領同月薪 律師揪3操作疑點:恐怕很難順利切割

百萬YouTuber「眾量級」的Andy老師和前女友家寧去年10月宣布分手,Andy也在本(3)月11日對家寧一家提出8大指控。家寧今(18日)發4點聲明,強調與Andy一樣都是每月領相同薪資及獎金。對此,律師王至德PO文表示,家寧的個人聲明稿有3點讓人難以理解,希望可以透過拍影片說明清楚,「不然可能很難順利切割」。

影/強烈冷氣團發威!玉山下雪達1公分 銀白雪景曝光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今清晨5時29分最低溫下探-2.6度,加上水氣配合之下,玉山氣象站今早7時降雪,積雪達1公分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