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2011年迄今已351地震…去年突激增 專家:今年恐創新高

嘉義縣大埔鄉1月21日凌晨12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造成南台灣慘重災情。記者劉學聖/攝影
嘉義縣大埔鄉1月21日凌晨12時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造成南台灣慘重災情。記者劉學聖/攝影

0121嘉義大埔發生規模6.4地震後,嘉南地區地震頻傳,前中央氣象局地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統計,自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出現351個地震,其中中埔63個居冠,其次為大埔發生過44個地震;郭鎧紋攤開數據指出,因0121大埔強震迄今已發生30個地震,預估今年地震數量有機會超越2024年76個的紀錄。

郭鎧紋統計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顯著有感地震61個,小區域有感地震290個,共計351個地震,其中中埔鄉發生過63個有感地震最多,其次為大埔鄉44個。

另外,梅山鄉、阿里山鄉41個,義竹鄉34個、嘉義市28個,竹崎鄉26個,民雄鄉19個,新港鄉16個,布袋鄉、水上鄉、番路鄉13個,太保市12個,鹿草鄉、六腳鄉8個,朴子市4個,東石鄉、溪口鄉、大林鎮0個。

郭鎧紋表示,每年只要出現一個大地震,後續就會有很多餘震,雖然嘉義縣也曾出現一整年僅6個小區域有感地震的紀錄,但今年發生0121嘉義大埔規模6.4地震後,迄今餘震仍不斷。

郭鎧紋進一步指出,從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有感地震個數統計,2011年有25個地震、2012年26個、2013年11個、2014年18個、2015年12個、2016年19個、2017年45個、2018年29個、2019年16個、2020年6個、2021年10個、2022年11個、2023年17個、2024年76個,2025年至迄今已出現30個地震。

郭鎧紋解釋,2024年嘉南地區的地震數,已經是2023年的4倍多,主要是2023年僅有嘉義新港群震釋放能量,但2024年因嘉義縣朴子太保群震、義竹布袋群震、中埔群震,台南麻豆佳里群震等4群震,造成地震數量大增,加上0403花蓮大地震群震,因此去年嘉義縣計有76個有感地震;2017年雖有45個但算正常數量。

郭鎧紋說,今年嘉義縣則是因為大埔0121發生規模6.4強震,迄今還持續發生餘震,今年2月還沒過完就已有30個地震,預估今年地震數量有機會超過2024年。

郭鎧紋統計,自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出現351個地震,其中中埔63個居冠,其次為大埔發生過44個地震。圖/郭鎧紋提供
郭鎧紋統計,自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出現351個地震,其中中埔63個居冠,其次為大埔發生過44個地震。圖/郭鎧紋提供
郭鎧紋攤開數據指出,今年因0121大埔強震迄今已發生30個地震,預估今年地震數量有機會超越2024年76個的紀錄。圖/郭鎧紋提供
郭鎧紋攤開數據指出,今年因0121大埔強震迄今已發生30個地震,預估今年地震數量有機會超越2024年76個的紀錄。圖/郭鎧紋提供
郭鎧紋統計,自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出現351個地震,其中中埔63個居冠,其次為大埔發生過44個地震。圖/郭鎧紋提供
郭鎧紋統計,自2011年至迄今,嘉義縣出現351個地震,其中中埔63個居冠,其次為大埔發生過44個地震。圖/郭鎧紋提供

0121嘉義地震 嘉義 大埔

延伸閱讀

昨台南東山規模3.6地震「不同以往」專家指出2點不尋常

克羅埃西亞地震規模4.6 暫無人員傷亡災損通報

今晨嘉義大埔地震恐影響曾文水庫壽命 專家憂南部用水吃緊

希臘桑托里尼島緊急狀態!10天逾7千次地震 上萬居民急撤離

相關新聞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