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中文心秀泰外驚傳隨機砍人!先揮拳再撿鋸子砍 2人受傷送醫

迷你汪「天生睿智微笑」搞笑照瘋傳 開朗個性背後竟藏悲傷內幕網全哭了

LINE免費貼圖3款!「動動貼圖」做完任務就能拿 貓貓狗狗超Q又實用

保溫杯只用清水沖…他狂拉肚子看遍中西醫 一照大腸鏡「冒多顆瘜肉」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保溫杯中只是盛裝溫熱的茶水,飲用完仍應每天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後晾乾,才能避免產生腸胃道不適的症狀。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保溫杯中只是盛裝溫熱的茶水,飲用完仍應每天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後晾乾,才能避免產生腸胃道不適的症狀。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冬季冷颼颼,不少人會隨身攜帶保溫杯盛裝熱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即使保溫杯中只是盛裝溫熱的茶水,飲用完仍應每天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後晾乾,才能避免產生腸胃道不適的症狀。

一名網友在Dcard表示,近一年來多用保溫杯盛裝茶類飲料,經常放著過夜直到隔天才用水沖洗。後來他因腹瀉去中西醫掛號看診並拿藥,卻總是痊癒沒幾天又故態復萌,經大腸鏡檢查得知,腸子由於長期發炎長出多顆瘜肉,到頭來才發現是自身的不潔習慣,導致之前不斷花錢就醫,所幸經手術去除病灶,恢復健康。

顏宗海提醒,不常清洗保溫杯,或僅沖清水就重複使用,瓶中容易因瓶口與人體口腔直接接觸,或以吸管間接接觸,及受環境中的致病原附著,形成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腸炎弧菌等病菌組成的生物薄膜,若再用來盛裝其他飲料,就容易引發近似食物中毒腸胃炎、腹瀉等腸胃道不適症狀,

「無論保溫杯中所盛裝的溶液為何,都應以洗碗精、菜瓜布或海綿刷清洗,晾乾或放入烘碗機烘乾後再使用。」顏宗海建議,若是可拆式保溫杯,除了要將零件一一拆下來用洗碗精、軟性的棉質器具清洗完晾乾,在過程中也勿用鋼絲球,否則會使瓶身產生刮痕導致生鏽,而殘留在瓶內的金屬碎屑,被人體喝下肚後也會增加健康風險,但經反覆使用後才出現的生鏽或刮痕,則代表需要汰舊換新。

另外,保溫杯是由不同金屬組成的不鏽鋼材質,杯蓋內則為5號塑膠聚丙烯(PP),可承受達100度以上高溫,許多民眾會用保溫杯裝熱咖啡、牛奶或茶水。顏宗海說,保溫杯只有減緩熱飲降溫的功能,盛裝完熱飲後,盡量在1至2小時內喝完,避免熱飲隨著時間推移降至7至60度的「危險溫度帶」,即為許多細菌皆能生長、繁殖的環境,以免發生意外。

保溫杯 洗碗精 腸胃炎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腹瀉單週30萬人次就醫10年新高 群聚禍首諾羅最多

北市2餐廳傳多人用餐後上吐下瀉 毒物醫授外食防範要點

今起開吃「年夜加熱菜」 醫給「這建議」避免吃進毒物

北榮名醫柯信國猝逝...享年53歲 同業曝私下為人「胸腔界氣氛低迷」

相關新聞

整理包/2025大甲媽祖遶境4月4日起駕!9天8夜路線日程表、必看儀式、住宿資訊全攻略

每年農曆三月瘋媽祖,2025年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確定於國曆4月4日(農曆3月7日)晚間10點45分起駕,並預計於國曆4月13日(農曆3月16日)回鑾,全程9天8夜,遶境路線將經過台中、彰化、雲林與嘉義,全程總距離達340公里。聯合新聞網整理出進香路線、時間日期、駐駕地點、參加注意事項、交通管制等,帶你輕鬆朝聖。

中央大學全家開出千萬發票!幸運兒只花47元 學生互tag嗨:發財了嗎

114年1-2月期統一發票獎昨(25)日開獎,本期千萬特別獎獎號為「95980685」。國立中央大學校內「松苑餐廳」的全家超商開出1000萬元大獎,幸運得主僅花47元購買Let's Café大杯冰拿鐵就中獎,引發校內師生熱議。

紅牌重機上國道 日系4車廠籲開放

大型重機上國道爭議多時,日系四大車廠共同聲明,呼籲政府落實三讀法案,盡速開放紅牌重機上國道。交通部高公局表示,因地方政府...

敏感族群少出門 明天北部空品「紅色警戒」

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預告,明(26)日高壓迴流,環境風場為偏南風至西南風,位於下風處的北部,汙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

TPASS 2.0首月回饋來了!3.6萬張電子票證今起開領

為擴大TPASS政策嘉惠範圍及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交通部於2025年1月推出TPASS 2.0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截...

國家級警報響 上午9時40分花蓮縣地震、7縣市震度3級以上

上午9時40分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宜蘭、花蓮。中央氣象署針對花蓮縣發布災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