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控制升溫「2度的目標已死」 環團:台灣不能置身事外

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明確訂定目標,要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努力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2度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度。但日前氣候學家漢森(James Hansen)指出,這個情境現在已經不可能,「2度的目標已死」。環團表示,台灣的碳排放量相較於全球總量而言並非最大,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置身事外,應該把當前的環境視為加速轉型、領導區域氣候行動的契機。
根據法新社報導,漢森(James Hansen)領銜發表於「環境:永續發展的科學與政策」(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期刊上,結論指出,地球氣候對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敏感度,比先前認為的還更高。
而他在日前的簡報中指出,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曾提出2100年,地球有50%的機會可將暖化控制在2度以內,但這樣的情境已經不可能,漢森與論文的共同作者均認為,燃燒化石燃料的大量碳排將使暖化繼續加劇。
另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彙整國際數據證實,2024年全球地表均溫較1850至1900年高出1.55度,超過1.5度的升溫門檻,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對於漢森認為暖化控制在2度內已不可能實現的看法,綠色和平表示,漢森博士的警告正凸顯氣候行動的急迫性,各國政府與企業需要更積極與果斷的減碳行動,台灣若要達成減碳目標,必須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提升能源效率、淘汰化石燃料。綠色和平以政府現行目標推估,未來5年內再生能源占比須成長到40%才有機會達成2030的政府減碳目標,挑戰極大。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的碳排放量相較於全球總量而言並非最大,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置身事外,也不應該把台灣碳排占比低當成不行動的理由,而應該把這視為我們加速轉型、領導區域氣候行動的契機。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院士王寳貫表示,美國川普總統再入主白宮,川普的能源政策要進行在美國大量的天然氣與石油的開採,並減少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也鼓勵燃油車在美國大量生產,很顯然是不打算支持2050淨零排碳的政策。
王寳貫指出,全球平均溫度已大於1.5度的增幅,無論是二氧化碳濃度還是均溫升幅都未有緩解的狀況,顯示大排碳國到目前為止並未認真執行他們的淨零政策。台灣的碳排量雖然不到全球的1%,但即使台灣真正做到淨零,對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恐沒有太大影響,但在全球增暖影響下的氣候災難卻會很快來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