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大學教授小孩聽力受損 媽媽自責12歲才發現

國內學齡前聽篩不統一,難揪出聽損兒,台灣聽力語言學會副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系主任羅敦信今指出,最近獲悉與他同校任教的一名教授孩子,直到12歲才發現聽力異常,「媽媽非常自責」。
羅敦信說,12歲孩子最近發現戴耳機聽音樂時,一邊耳朵聽不見,但令人疑惑的是為何聽力篩檢都未發現異常?目前各縣市聽篩做法不一,台中以往由家長填寫幼童聽力評估問卷調查,稍嫌不足,還是建議由專業聽力師以專業聽力篩檢儀器為孩童做檢查,才能較完整,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最近進入非營利公立幼兒園做聽篩,就是希望揪出聽損兒,畢竟這會影響一輩子。
台中市採取全市幼園整合式健檢,以往由家長填寫幼童聽力評估問卷調查,2024年起醫師直接入園以耳鏡檢查,但此法仍遭到質疑不足。
微聽損關懷聯誼會共同創辦人何心婕痛心說,國人聽覺保健意識不足,導致無法在第一時間有效查覺聽損,家長如何從填問卷發現孩子異常,其次,一般醫師只用耳鏡,未使用專業聽力篩檢工具,顯然台中這名女教授小孩就是被「漏接了」,難道盧秀燕媽媽市長還聽不見聽損兒及家長的心聲嗎?
台中市府衛生局長曾梓展是耳鼻喉科醫師,但還是「漏接了」,實在非常痛心。家長正在串聯聽力保健連署書,連署書連結:https://reurl.cc/jyENVM
曾梓展表示,台中市2023年試辦,2024年醫師全面直接入幼兒園,針對4至5歲幼兒以耳鏡檢查,原編列500萬經費,預算不足花了1千萬,目前配合中央政策,以推行新生兒聽力篩檢為重點工作,維持現階段學齡前整合式健康檢查的聽力檢查工作內容,以台中這名教授小孩12歲才發現聽力異常,亦必須了解是否是後天漸進式病症造成,未來會持續關注醫療實證、中央及其他縣市兒童聽力保健政策及各界建議,作為政策修正參考。
曾梓展說,聽力師公會推動聽力師以專業儀器篩檢,他可以理解,但就他以耳鼻喉科醫師專業立場來看,純音聽力檢查儀若在戶外使用,會遭到許多噪音干擾,精準度不足,不可信賴,他認為應該在室內密閉式空間完成,未來他會再找專業耳鼻喉科相關學會協會討論請益。
中國醫藥大學的副院長,新生兒聽力專家陳光超醫師表示,可分成篩查及準確性兩方面來看,就準確性而言,他認為聽力師公會建議由聽力師在室內以純音聽力檢查儀檢測較為精準的,但小小孩必須乖乖配合戴上耳罩;就篩查部分,台中市由醫師入園檢查,初步發現有問題再轉介醫院檢查,精準度當然不如上述做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