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損太晚矯正 17歲少女變社恐

單親媽媽陳小姐女兒「小美」念幼兒園大班時,老師發現她怪怪的,不跟人互動,只會點頭、搖頭,提醒小美媽媽陪同就醫,這才確定聽力異常。因治療矯正時間點較晚,今年小美已17歲,就讀專科二年級,卻有「社恐症」,像悶葫蘆一樣,少與人互動。
家住新北市新莊的陳小姐獨自撫養帶兩個女兒,靠打零工,養家餬口,她說,孩子錯失了新生兒、學齡前等兩次聽力篩檢,「政府不會管我們死活啦」,在小女兒讀幼兒園大班時,老師發現女兒有些自閉,不跟人互動,懷疑聽力異常,就醫證實為單側耳朵嚴重聽損,醫師說「飛機飛過去的聲音,大概只聽到嗡嗡聲響」。
陳小姐說,因單側聽損,無法申請身心障礙手冊、聽損輔具,在老師與醫師建議下,尋求微聽損關懷聯誼會共同創辦人何心婕協助,最後永齡基金會補助聽力調頻輔具,才改變了一生,恢復聽力,逐漸走向人生正常軌道。
為了讓政府正視學齡前聽力篩檢的重要性,多名聽損家長團體們發起「聽力保健連署書」,有位連署者分享個人的人生故事,這名50歲重度聽損林姓男子表示,他先前在職場例行性體檢的時候,用三角音叉測驗的體檢報告聽力顯示正常,聽力損害被歸為不明原因,從小開始聽力慢慢失,他的個性做事非常認真也極愛「學習」這件事,從小課堂上聽不清楚時會問旁同學,每次想要搞清楚但是總是被老師罵,說我上課愛講話所以才沒有聽到老師說的。
他說,其實直到上大學就讀語言系,上語音課程時,每一堂課輪到他發音時都被老師拍桌子大聲罵,由於老師反應如此劇烈,「我才驚覺我的聽力應該是有問題」, 如果從小聽力問題就被發現,老師們也對聽損有基本的認知,在求學過程心裡應該會少了很多陰影,學習的績效應該會更好。 現今科技發達,呼籲請不要讓我們的孩子還處在多年前他所處的老環境裡面,非常的殘酷,「我們的教育需要有溫度、悲憐與尊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