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新評審機制上路 院長吳明賢獲得醫界廣大回響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批評,健保資源錯置,讓年輕醫師犧牲善良才獲得應有報酬,有人認為他拿醫德勒索年輕醫師,引發各界討論。吳明賢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說,自己不但無意苛責年輕人而是贊同他們,因台大是「胡椒鹽(服務、教學、研究)」醫院,要兼顧各面向發展,確實讓醫師壓力甚鉅,但「制度符合人性,能吸引人才,才能永續發展。」
為此,台大總院去年通過主治醫師評審辦法,今年開始實施。吳明賢說,過去主治醫師評審辦法,為2年1次,要升任主治醫師,必須兼顧服務績效、教學成果、研究論文發表,且研究論文必須是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才行;但有些醫師善於開刀,不善寫論文,辦法修正後,擔任共同作者也納入研究績效,讓醫師適性發展,減輕負荷,盼留住人才。
該評審調整辦法一出,立即獲得醫界廣大回響,紛紛表達認同。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主治醫師林思偕在臉書表示,「吳院長提到,減輕年輕主治醫師的學術壓力,我是贊同的」,並列出9點理由。包括「病人需要的是精湛醫術,而不只是發表論文」、「花在寫論文上的時間,會減少照顧病人的時間」、「年輕醫師已經面臨高工時與高壓力」、「醫院的聲譽應該建立在醫療品質,而非論文數量」等。
「學術研究不應凌駕於病患照護之上。」林思偕說,在醫療資源有限、人才流失嚴重的現況下,醫院應該給予年輕醫師彈性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夠根據自身專長選擇臨床、教學或研究,而非強制所有人都走相同的學術道路。 這才是病人之福,社稷之福。因為「醫學的真正價值不在於一個醫師發表了多少論文,而在於他救活了多少病人。」
該文發表至今6小時已獲得2000多人按讚、90多則留言,分享更高達600多次,許多醫師臉書都分享了此篇文章。許多醫界人士在文章下方留言,「醫學的真正價值不在於一個醫師發表了多少論文,而在於他救活了多少病人,真的是振聾發聵」,「這篇文章寫的太好了,句句精闢」,「高工時高壓力,感同身受」,「完全認同」,「所言甚是,期盼能看到真正扭轉改變的一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