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ndy開戰!委任律師揭家寧母「違反公司法」 開罰金額曝光

立院龍頭選舉「綠白電話門」柯文哲告吳崢求償100萬結果曝光

屏東縣3鄉上月零新生兒 鄉長嘆兩年10多張紅帖、100多張白帖

屏東縣枋山鄉今年1月、去年12月新生兒登記均為0,圖為枋山鄉街景。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枋山鄉今年1月、去年12月新生兒登記均為0,圖為枋山鄉街景。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人口數跌破79萬,今年1月底縣內總人口數78萬8785人,屏東縣33鄉鎮市,今年1月出生人數283人,有3個鄉出生登記零,分別枋山鄉、獅子鄉與麟洛鄉。其中枋山鄉今年1月、去年12月,出生人口登記均為零,枋山鄉長羅金良嘆,上任兩年來,收到約10多張紅帖(喜帖)、100多張白帖,生不如死。

屏東縣枋山鄉是通往墾丁門戶,鄉內狹長,南北長達32公里,鄉內4個村,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人口今年1月底統計4960人。

「收到喜帖會特別開心,上任至今兩年,才收到10多張紅帖、白帖100多張」,枋山鄉長羅金良嘆,他去年提高生育津貼補助,第一胎2萬元,第二胎4萬元,第三胎8萬元,第四胎10萬元,第五胎12萬元,另外也有結婚補助1萬元,少子化,老年人口一直增加。

枋山人口外流,羅金良說,枋山產業主要芒果、洋蔥。有年輕人願意回來顧芒果,又以加祿村年輕人回來較多,傳承產業,但現今面臨缺工,工人難請,恐影響地方產業,要提升地方產業,沒有就業機會,年輕人都跑到外面。

羅金良說,枋山鄉公立幼兒園學生越來越少,今年7月將縮編,鄉立幼兒園學生今年預計畢業10多人,全部約50多名學童。

一樣在恆春半島,枋山鄉旁獅子鄉是山地原住民鄉,今年1月出生人口登記也是零,獅子鄉長朱宏恩說,公所提高生育津貼補助,一胎1萬,兩胎2萬元。也有結婚補助,一方設籍獅子鄉就可領1萬,男女都設籍就可領2萬元。

朱宏恩說,獅子鄉全鄉人口數4895人,8村15部落,鄉內人口大都往中北部發展,鄉內今年加強地方創生產業行銷,透過在地推動觀光培育人才,想辦法讓年輕人有認同感。

緊鄰屏東市都會區的麟洛鄉今年1月出生人口登記0人,麟洛鄉7村,全鄉人口數1萬500人。麟洛鄉長鍾慶平說,公所也有生育津貼,但只是杯水車薪,大家都會比較哪個地區設籍的福利較好,城鄉差距就此拉開了。

屏東縣府民政處指出,新生兒出生依規定60天內登記。枋山鄉今年1月沒有出生通報,麟洛鄉、獅子鄉都有出生通報,麟洛鄉3人,獅子鄉1人,出生通報是指生母是該鄉設籍人口。枋山鄉去年12月出生通報3名,但最後兩個登記在里港鄉、1個登記在屏東市。

屏縣府民政處指出,屏東縣提高生育津貼補助,縣民可以跟公所生育津貼補助同時領取,縣長周春米上任後第一胎補助2萬元,去年宣布,今年起第二胎補助3萬元,今年1月申請第二胎補助93人。

屏東縣 獅子 生育

延伸閱讀

苗栗縣人口「生不如死」 獅潭高齡化嚴重人口跌破4000

苗栗通霄祭出11萬元生育補助 人口排序打出漂亮「翻身仗」

影/屏東市凌晨驚傳住宅火警 烈焰竄天 1死1傷

147年客家文化資產 屏東佳冬元宵前夕辦「拜新丁新枝」見證四代同堂

相關新聞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醫院個別總額 台大憂「灰犀牛效應」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於四月一日上路,不少醫院院長對內信心喊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將此新制比喻為「灰犀牛效應」,但只能「知其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