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更裁交保兩樣情!涉貪警林明佐坐輪椅叫小黃 博弈總裁陳政谷直奔豪車離去

沒新生兒 鄉鎮特色產業後繼無人

種植三星蔥靠人力,若蔥農持續高齡化,產業將面臨危機。本報資料照
種植三星蔥靠人力,若蔥農持續高齡化,產業將面臨危機。本報資料照

「生不如死」情況惡化,許多鄉鎮今年一月的出生人數掛零或個位數,加上高齡化夾擊,地方憂心如宜蘭三星蔥、嘉義番路鄉的柿子、屏東枋山的芒果和洋蔥等特色產業,恐後繼無人,田園將蕪的前景堪慮。

苗栗縣人口最少的獅潭鄉上月跌破四千人,僅剩三九九三人,且高齡化嚴重,少聞新生兒啼哭聲;統計去年五、六月,獅潭鄉都無新生兒登記,去年只出生十五人,今年一月出生數掛零。

鄉長劉淑能說,獅潭是苗栗高齡化最嚴重鄉鎮,鄉內的柑橘是重要農特產,栽種面積一二○公頃,但老年人口逼近三成,少子化加上青壯年外移,柑橘產業前景讓人憂心。

「我上任兩年只收到十多張紅帖,白帖卻有一百多張,真的生不如死。」屏東縣枋山鄉鄉長羅金良說,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都無新生兒,鄉內公立幼兒園學生愈來愈少,今年七月將縮編;枋山特產是芒果和洋蔥,雖有年輕人願意回來,但抵不過缺工人力,恐影響地方產業。

屏東和苗栗一樣,人口都在下滑;屏東卅三個鄉鎮市中,除枋山外,獅子鄉、麟洛鄉一月的出生數都掛零。獅子鄉長朱宏恩說,全鄉已跌破五千人,青壯年多往中北部發展。麟洛鄉長鍾慶平說,公所有發生育津貼和結婚補助,但杯水車薪,效果有限。

宜蘭縣三星鄉生產三星蔥,人口緩步減少,上月新生兒數只有兩人,死亡十八人。鄉長李志鏞說,近年出生人數減少,幸好有移居人口補上,總人數維持在兩萬多人。但種植三星蔥靠人力,若蔥農持續高齡化,產業將面臨危機,目前鄉內雖有青壯輩接手,但要持續鼓勵年輕人多生小孩。

多鄉鎮1月出生數低 製表/洪敬浤、胡蓬生、江良誠、劉明岩
多鄉鎮1月出生數低 製表/洪敬浤、胡蓬生、江良誠、劉明岩

南投縣去年出生數二四一三人,死亡數五四一一人,生死相差二倍,加上人口外流,人口數僅剩四十七萬二千多人;上月新生兒僅一七九人,集集鎮、國姓鄉各只有一人,水里鄉三人,鹿谷鄉與中寮鄉各四人。

南投縣府表示,少子化、高齡化都在偏鄉,托育資源不足,就學、就醫困難,年輕人外移或被鄰近城鎮、直轄市吸走,出生率更難有起色。

嘉義縣番路鄉上月新生兒只有兩人。鄉長蕭博勝說,番路是全台最大柿子產地,當地農業人口流失、老化,柿園位於山坡地、耕作面積不大,無法大規模機械化作業,肯定衝擊產業。

嘉義縣番路鄉盛產柿子,筆柿餅氣味香甜、口感獨特,每年開賣吸引搶購熱潮。圖/番路農會提供
嘉義縣番路鄉盛產柿子,筆柿餅氣味香甜、口感獨特,每年開賣吸引搶購熱潮。圖/番路農會提供

新生兒 鄉長 高齡化

延伸閱讀

147年客家文化資產 屏東佳冬元宵前夕辦「拜新丁新枝」見證四代同堂

屏東新丁新枝祭為新生兒祈福 四代同參拜傳承文化

晏柔中愛犬曾讓新生兒過敏 5天恢復正常:牠們是家人

淡水人口成長...外籍人士增多 侯友宜:留設國際學校用地

相關新聞

整理包/2025大甲媽祖遶境4月4日起駕!9天8夜路線日程表、必看儀式、住宿資訊全攻略

每年農曆三月瘋媽祖,2025年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進香確定於國曆4月4日(農曆3月7日)晚間10點45分起駕,並預計於國曆4月13日(農曆3月16日)回鑾,全程9天8夜,遶境路線將經過台中、彰化、雲林與嘉義,全程總距離達340公里。聯合新聞網整理出進香路線、時間日期、駐駕地點、參加注意事項、交通管制等,帶你輕鬆朝聖。

中央大學全家開出千萬發票!幸運兒只花47元 學生互tag嗨:發財了嗎

114年1-2月期統一發票獎昨(25)日開獎,本期千萬特別獎獎號為「95980685」。國立中央大學校內「松苑餐廳」的全家超商開出1000萬元大獎,幸運得主僅花47元購買Let's Café大杯冰拿鐵就中獎,引發校內師生熱議。

紅牌重機上國道 日系4車廠籲開放

大型重機上國道爭議多時,日系四大車廠共同聲明,呼籲政府落實三讀法案,盡速開放紅牌重機上國道。交通部高公局表示,因地方政府...

敏感族群少出門 明天北部空品「紅色警戒」

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預告,明(26)日高壓迴流,環境風場為偏南風至西南風,位於下風處的北部,汙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

TPASS 2.0首月回饋來了!3.6萬張電子票證今起開領

為擴大TPASS政策嘉惠範圍及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交通部於2025年1月推出TPASS 2.0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截...

國家級警報響 上午9時40分花蓮縣地震、7縣市震度3級以上

上午9時40分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宜蘭、花蓮。中央氣象署針對花蓮縣發布災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