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倒閣說掀熱議 陳揮文指蔣萬安有3大誤判

可以用納粹符號表達政治不滿嗎?反思極權符號再現

蔣萬安提倒閣 柯建銘表態了:國民黨不要縮 趕快提

醫療體系崩壞逼出走 他嘆研究教學都是奢侈追求

醫師感嘆,醫療快速崩壞,研究教學這些東西,現在在醫界是很奢侈的追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醫師感嘆,醫療快速崩壞,研究教學這些東西,現在在醫界是很奢侈的追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提到,因為給付不合理、資源錯置,導致年輕醫生不願投入急重症科別,不應該讓醫師犧牲善良才能得到補償,引發對於醫療崩壞的討論。有醫師批評,根本是位高權重的人在講屁話,也有人認為,把責任跟工作要求加到醫師身上,做不到就被淘汰,「研究教學這些東西都是很奢侈的追求」,現在已不是靠光環就可以做下去的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指出,現在的醫師就業環境跟以往大相逕庭,以前的醫師經過痛苦的訓練後,有機會在醫院獲得晉升,就算離開醫院開診獲利也不錯,但年輕醫師沒有機會晉升醫院主任、院長,而患者大多也習慣找老醫師求診,下一代處在競爭劣勢,是健保體制下被壓榨最慘的單位。

姜冠宇說,醫美訓練多得要靠付出額外心力去國外進修,與其說是醫德的問題,不如說是年輕醫師為職涯發展的選擇,更是醫師職涯的生存問題。吳明賢的看法是站在醫學中心思維,在社區醫院阿公級醫師還要輪班,這就是現今醫療困境。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急診科醫師陳亮甫指出,這幾年房價、物價、生活消費都增加,醫師薪水相對持平,加上工作複雜度變高,「不只世代問題」,整個產業都在發生這樣的狀況,而急重症科別,本來就不是追求生活品質的人會久待的地方。

陳亮甫直言,很多都是中生代醫師轉換跑道,當然會衝擊教學、研究任務,人力問題是個惡性循環,如果覺得沒什麼人願意留下,新人也不進來,「研究教學這些東西都是很奢侈的追求」,光是好好把班上完、達到基本生活要求都無法,如何想教學研究?

陳亮甫認為,醫師這個職業在過去好像有些光環,會覺得眼前愈痛苦愈光榮、在被折磨的過程中享受帶來的附加價值,這些無法用金錢衡量。但現在這套說詞很多醫學生的認知中早已不存在,很多人選擇醫學系只是收入穩定、不用擔心之後的出路,可以養活家人。

政府一直說要挹注及重症資源,但這些都很空泛,陳亮甫坦言,臨床醫師其實感受不太到,醫師診察費、護理人員照護費用非常低廉,一天幾百元,「大家平常不計較沒差,但一計較起來會覺得現在的工作更加不值」。

針對吳明賢所說,有神經外科醫師以70萬月薪被挖角離開新竹台大分院,但醫師不應該為薪資犧牲善良。南部醫學中心急診醫師批評表示,根本是位高權重的人在講屁話,現在的醫療現場崩壞,急診收愈多病人、門診做愈多手術只會讓醫院賠錢,除非要醫師昧著良心讓患者做自費,因此醫師用腳投票離開醫院。

該醫師表示,現在急診塞床嚴峻,健保署還要推醫院個別總額制度,若不打破總額迷思,讓健保點值維持一點一元,恐怕會重演20年前,「邱小妹」淪為醫療人球找不到神經外科加護病房的慘況,呼籲人稱俠醫的吳明賢,帶動在急診開設類流感門診紓解急診病患壓力。

健保點值 醫學中心 醫師

延伸閱讀

台大醫被高薪挖角?知情者曝動向:診所不會花70萬挖人

台大院長曝醫師為70萬薪出走 蘇一峰:該檢討的是國家醫療制度

2025台北國際書展/前副總統陳建仁蒞臨愛徒新書發表會 吳明賢活出行俠仗醫生命之道

影/台大院長吳明賢新書「行俠仗醫」 許金川讚:醫界新約聖經

相關新聞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醫院個別總額 台大憂「灰犀牛效應」

健保個別醫院總額於四月一日上路,不少醫院院長對內信心喊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將此新制比喻為「灰犀牛效應」,但只能「知其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