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推改善照明、隔熱紙納管等3支箭 路權團體發聲

交通部今年起在行人安全擬定3支箭,部長陳世凱昨表示,包含調整路口停止線道行穿線距離、增加路口行穿線照明、檢討汽車隔熱紙透光率。對此,行人路權團體今表示,對交通部決心管制隔熱紙予以肯定,但改善照明應根據已受國際驗證作法,盡速推出具法律強制力的標準;路口停止線則應以更科學計算。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表示,行穿道照明非僅靠顏色變更即可確保安全,籲請國家留意更多細節,包括行穿道與道路照明色溫差異,如德國便有規定,行穿道照明色溫需異於道路照明,並有黃、白兩種顏色可選。此外,也須確保色溫範圍、光線指向性,或是避免光線均勻性不佳導致駕駛人視野受影響等,呼籲交通部參照已受國際驗證作法,盡速推出具法律強制力的照明標準。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也說,德國及部分先進國家更對「無行車號誌之行穿道」有更完善規範,例如設置行人庇護島、規範駕駛人目視行穿道兩側的視野距離、採用內照式照明的聯合國行穿道遵行標誌等,唯有構成完整、高能見度的行穿道設施,配合具強制力的法規,才能真正保障行人安全。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路口行穿線與停止線的淨距規範需根據科學,單純「朝修正以2至3公尺」視為完整修法並不充分,籲請交通部根據科學計算,以最高速限換算足夠視野距離及範圍淨距的表格,供各級政府依循施作。此外,當行穿道前有相鄰車道的車輛停等時,駕駛人必須具備防衛駕駛觀念,呼籲政府應同時在駕訓及考驗標準納入。
目前國人購車多基於避免曝曬以及隱私需求,大量黏貼透光度低的隔熱紙,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導致視野遮蔽,已成為道路事故主因之一。當低透光度隔熱紙已大幅影響公共利益,則國家便有義務對此制定相應規範,盡量撇除對駕駛視野干擾,保護人民。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說,就交通部決心管制隔熱紙一事予以肯定,但也呼籲交通部應廣納各界意見,邀請道路交通安全相關民間團體參與,參照國際法規定擋風玻璃及前側車窗之透光率至少為 70%,並就整體交通環境安全為出發衡量其餘車窗透光率下限,莫使此事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