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急診忙到炸 醫揭不少「這情形」幾乎要報警了

今年春節期間,醫院急診被患者塞爆,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主任田知學表示,「這幾天全台的急診真的忙到炸」,但許多民眾認為,來到急診就醫,就是可以馬上看到醫師,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今年春節期間,不少民眾在急診不耐久候,常與醫護人員發生爭執,其中有3次幾乎要到報警的程度。
究竟民眾到急診就醫,到底要等多久,田知學指出,急診不是「先來先看」,而是「危急優先」。如果大家的資訊是對等的,會有更少的誤解和錯誤期待,也能更理解為什麼急診會「等這麼久」;急診看診流程,當病患到急診後,第一步不是直接看醫師,而是量血壓、體溫等生命徵象,並進行分級檢傷。這個「分級」決定了就診順序,而非單純以「掛號順序」來決定誰先被看診。
田知學說,分級檢傷後,將會標示看診時間,而標示的時間是「從掛號到醫師開始看診的等待時間」,並不代表整個急診流程的時間,但許多民眾會誤解為在那時間內完成所有看診及檢查。一般來說,分級檢傷分為5級,最嚴重的病人可以馬上看到醫師,但最輕微的可以需要等2小時。
至於,為什麼在急診室看診時間總是超過2小時?田知學指出,當急診醫師看診後,若需進一步檢查或治療,就要和其他類似等級的病人一起等待,像是檢驗報告通常要30分鐘到 2 小時才會出來。如果需要住院,但病房沒有空床,病人就只能在急診繼續等,甚至可能長達數天。
田知學說,急診醫師是同時處理無數個病人,可能必須同時照顧10至20位病人,要評估病況、下指令、檢查結果出爐後調整治療方向,並應對隨時進來的緊急狀況。門診醫師是看完一位病人後,才進行下一位病人的診療;但急診醫師需要在「多人同時進行」的情況下,不斷調配資源、搶救、診斷,這就是急診運作模式的不同。
田知學說,所有的急診醫護人員真的在全力以赴照顧病人,也請大家多一點耐心,互相體諒,讓急診的醫療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