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川普考慮4月2日「兩步驟」實施新關稅 可能方案曝光

金賽綸丈夫出手了!曬結婚證明否認墮胎 前男友「疑遭金秀賢威脅」

今晚離境遭嗆「還不認錯」 陸配亞亞攜家人:會堂堂正正回來

北市2餐廳傳多人用餐後上吐下瀉 毒物醫授外食防範要點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隨著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發生率愈來愈高,外食族應留意避免「病從口入」。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隨著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發生率愈來愈高,外食族應留意避免「病從口入」。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市中式料理店「北雲餐廳」、日式料理店「三井日式料理」,傳出多人用餐後上吐下瀉的情況。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隨著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發生率愈來愈高,外食族除了保持餐前衛生習慣,進入餐廳後,可先觀察環境與餐點處理者有無不潔,且盡量少吃生食、半熟食,若要打包餐點回家享用,務必加熱至70度以上,才可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

除夕夜原本應是闔家團圓的時刻,但在台北市的中式料理店「北雲餐廳」、日式料理店「三井日式料理」傳出有民眾用餐後發燒、上吐下瀉的情況,其中更有疑似受害者在店家的Google評論區給出一顆星評價,抱怨當天上菜速度緩慢、明明是熱食卻吃到冷菜等情況。

想要預防食品中毒,往往在於餐點製作者與品嚐者的雙重把關。顏宗海說,隨著愈來愈多疑似食品中毒事件,不分一年四季地上演在生活周遭,外食族可留意個人衛生習慣,並在進入餐廳後,留意桌椅、餐車、餐具等環境設備有無不潔,及上菜的服務生有無戴口罩、手套,若為開放式廚房,也可觀察餐點製作者有無戴髮網、圍裙、護目鏡等防護措施。

餐點製作者應留意食材新鮮度,並將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病時勿抱恙上班,顏宗海說,有的餐點即便看似美味,但外食族仍應考量個人消化道的承受度,盡可能減少吃生食,半生食,包括未煮熟的蛋、沙拉,及生魚片、生蠔等海鮮,並落實公筷母匙,由於許多食物不易從外觀辨別有無變質,若已出現異味、口感偏差等情況,千萬不要覺得「浪費、可惜」而硬著頭皮吃完。

外食族若想打包餐點回家享用,顏宗海建議,夏季時在餐點製作完後1小時內食用完畢;冬季時在餐點製作完後的2小時內食用完畢,吃不完的食物也應盡快放入冰箱保存在7度以下,並在再次享用前,充分加熱至70度以上,才可降低「病從口入」造成的食品中毒風險。

顏宗海說,許多細菌皆能生長、繁殖在7度至60度的「危險溫度帶」,包括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此外,食品中毒常見的病毒有諾羅病毒、輪狀病毒,及黴菌等非細菌與病毒的真菌,通常經由糞口途徑傳染,因此不慎接觸食品中毒患者的飛沫、食餘、糞便,有一定機率導致相關症狀,若出現不適情況,應盡速就醫。

中毒 北市 外食族 料理

延伸閱讀

上海團赴北市燈節點燈無法成行「理由曝光」 蔣萬安表達遺憾

北市觀光巴士事故 蔣萬安:送監理單位釐清

屏東各鄉鎮辦春節市集湧人潮 衛生局提醒注意食安

北市雙層觀光巴士車禍 機車乘客腿遭輾 公運處:最高可罰9萬

相關新聞

TPASS 2.0首月回饋來了!3.6萬張電子票證今起開領

為擴大TPASS政策嘉惠範圍及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交通部於2025年1月推出TPASS 2.0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截...

國家級警報響 上午9時40分花蓮縣地震、7縣市震度3級以上

上午9時40分發生有感地震,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新竹、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宜蘭、花蓮。中央氣象署針對花蓮縣發布災防...

成人5癌篩檢 乳癌陽追率最高

去年有四八一點九萬人次的國人接受免費成人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每一百名陽性反應個案中,八十...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

最新研究!癌友維持肥胖 5年後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多10%以上

常有人說「健康從減肥開始」,不過當疾病侵擾時,身體多出的「份量」或許能夠成為救命的關鍵。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中,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整整高出10%以上。

最大震度3級!高雄甲仙12:23發生規模4地震 6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今發布第114075號地震報告,高雄今中午12時23分發生規模4地震,震央位於高雄甲仙區,地震深度14公里,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