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劍指傅崐萁?賴清德「團結第七講」移師花蓮 閉門會議引關注

基隆台電大樓安裝冷氣機 工人6樓墜地無呼吸心跳

不要這樣喝!OL罹子宮癌與喝熱飲「1習慣」有關 9症狀要小心

1名年約30歲女子確診子宮內膜癌,檢查發現體內塑化劑含量異常高,估計與她喝熱飲時1個生活習慣有關。示意圖/ingimage
1名年約30歲女子確診子宮內膜癌,檢查發現體內塑化劑含量異常高,估計與她喝熱飲時1個生活習慣有關。示意圖/ingimage

【子宮內膜癌/子宮癌/症狀】冬天加上強烈季候風,香港近日相當寒冷,不少人會喝熱飲保暖及補身,但切記要小心!台灣有醫生分享病例,1名年約30歲女子確診子宮內膜癌,檢查發現體內塑化劑含量異常高,估計與她喝熱飲時1個生活習慣有關。最終經抗癌治療加上改吃多類「抗癌」食材,9個月後女子塑化劑檢測值顯著下降,子宮內膜也已無癌細胞存在。

在香港,子宮內膜癌(簡稱子宮癌)是第4位最常見婦科癌症,且有上升趨勢,如果出現月經紊亂、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9個常見症狀,就要及早求醫。

癌症是「養」出來?

癌症是「養」出來的?台灣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生於節目《健康晚點名》指出,基因僅佔癌症成因的10%,其餘90%是生活方式與環境決定,意味癌細胞並非無法控制,可透過改善飲食、運動、睡眠等習慣抵禦。

30歲OL確診子宮內膜癌 揭喝熱飲1習慣出事

劉醫生分享病例,1名約30歲女子因子宮內膜癌求診,由於接受多次高劑量黃體素治療都未能完全控制癌細胞,醫生建議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惟女子希望嘗試其他方法治療。

劉醫生進一步檢測,發現女子體內塑化劑含量異常高,估計與女子喝熱飲、熱湯時日常生活習慣有關──患者經常接觸熱感應紙、習慣用不耐熱的塑膠容器裝熱飲、以及常以塑膠袋裝熱湯,因此大幅增加體內塑化劑累積。

推介4類抗癌食材

劉醫生於是建議多種「抗癌食材」,包括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青江菜、羽衣甘藍)、大蒜、菇類(如香菇與靈芝)、深海魚(例如鮭魚、青魚、沙甸魚),以及減少煎炸食物。最終經「抗癌」治療,加上改善飲食、每天喝2,500CC水及運動,9個月後女子塑化劑檢測值顯著下降,子宮內膜切片檢查已無發現癌細胞;女子後來更成功懷孕,生下1名健康孩子。

劉醫生強調,抗癌並非從診斷開始,而從日常生活入手,重申選擇高營養食材、健康習慣、適當補充營養,才能降低患癌症風險。

出現子宮癌9症狀須求醫

在香港,子宮內膜癌也是女性常見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1年數據,子宮內膜癌是本港第4位最常見婦科癌症,且有上升趨勢。

由於子宮及子宮頸和陰道連接,大部份患者都有症狀,可及早診斷,故如果出現以下9個常見子宮癌症狀,就要盡快求醫。

子宮癌9個常見症狀▼▼▼

1)月經紊亂

2)經血過多

3)停經後出血

4)盆腔或下腹疼痛

5)腹部腫瘤

6)腹部積水

7)食慾不振

8)體重下降

9)呼吸困難

延伸閱讀:

這種湯不要亂喝│女常喝1款湯腦出血亡 醫生警告多重風險:恐致癌

媽媽嫌13歲兒子太胖逼減肥 跳繩5分鐘「眼斜半癱」 竟是腦中風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人妻憂「先生無法斷奶影響母乳營養」 醫正經回應:記得消毒就好

近日一則關於母乳哺餵的趣味提問在網路上引發熱議,一位人妻向婦產科名醫蘇怡寧私訊詢問「老公一起吸母乳會影響母乳成分嗎?」,蘇醫師以一句「不會啊,記得乳頭消毒就好」作答,不僅讓人妻安心,也讓網友笑稱「好深奧的話題!學到知識了」。

準「薇帕」颱風上午8時生成 周末可能致台灣豐沛水氣

熱帶低壓今天上午8時形成,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就是未來的準第6號颱風薇帕,預計周六通過巴士海峽機率最高,通過時...

最大震度3級!台灣南部海域21:58發生規模4.8地震 2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8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台灣南部海域今晚9時58分發生規模4.8地震,地震深度29.4公里。各地最大震...

台鐵西勢-南州站間號誌故障 雙向列車延誤

台鐵南迴線西勢至南州列車今下午4時04分受到號誌故障影響,列車有延誤情形。根據台鐵官網指出,受到潮州站號誌故障影響,上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