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污致肺腺癌有科學依據!醫:身體3警訊代表PM2.5已找上門

醫師提醒,先天基因弱點和空污中的PM2.5,已經成為肺部「雙重陷害」的無聲殺手,社會應該共同面對和重視這個健康課題。示意圖/ingimage
醫師提醒,先天基因弱點和空污中的PM2.5,已經成為肺部「雙重陷害」的無聲殺手,社會應該共同面對和重視這個健康課題。示意圖/ingimage

根據環保署空品監測網顯示,今(24)日雲嘉南以北空氣品質普通,高屏地區及部分嘉義地區,敏感族群應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東部則是良好。台北市議員林珍羽日前被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繼藝人汪建民癌逝後,肺腺癌的成因再度引起討論。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主治醫師張家銘,近日在臉書提醒,先天基因上的弱點和空污中的PM2.5影響,已經成為肺部「雙重陷害」的無聲殺手,並認為林珍羽或許只是眾多案例中的縮影,社會應該共同面對和重視這個健康課題。

張家銘說,近日空品不佳,從窗外望出去,又是一片白濛濛,像是被霧籠罩住了一般,若民眾感到喉嚨不舒服、咳嗽變多,甚至整個人提不起勁時,很有可能是PM2.5在作怪。

他解釋,PM2.5和肺腺癌的增加,經科學證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在日常中吸入這些看不見的化學污染粒子時,會悄悄地沉積在肺部細胞上,進而引發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發炎。

張家銘說,當發炎發生時,細胞會啟動修復機制,DNA則會開始複製,但在這樣惡劣環境下,DNA複製很容易出錯,甚至產生基因突變,其中則以誘發肺腺癌的EGFR後天基因突變最令人擔憂。而基因決定了個人罹癌的風險,若身上帶有諸如先天NQO1基因變異的特定基因,可能會更難代謝掉空氣中的毒素,而APOBEC基因的變異也可能影響免疫系統與基因修復的能力。

張家銘表示,當身體出現3大警訊,包括:咳嗽變多、痰變黏,甚至感覺過敏症狀加重,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開始反映空污了。

張家銘提醒民眾,在空污嚴重時,應儘量避免或減少外出,降低讓自己曝露在空污的風險中,若必須外出時則建議戴上口罩,在室內的話,可以開啟空氣清淨器。由於抗發炎和抗氧化是首要保護肺部的關鍵,在食物上可多吃具抗發炎和抗氧化效果的食物,來幫助身體抵擋空污造成的傷害,減少發炎與基因突變的機會。

食材的選擇上,張家銘建議,青菜和水果是天然抗氧化劑的來源,內含Omega-3的魚油和亞麻仁油能幫助降低發炎,薑黃也是很好的抗發炎利器,而維他命C和E可以保護細胞,減少自由基的傷害。

張家銘隨後又發文寫道,林珍羽的經歷或許只是眾多案例中的縮影,但這提醒我們必須更加重視這個健康問題,不僅是個體的挑戰,更是社會應該共同面對的課題。

PM2.5 林珍羽 空氣汙染 空氣清淨機 空污 肺腺癌

延伸閱讀

感冒男童鼻內有不明陰影…醫夾出「秘寶」 父母驚:是枕頭

夢幻工作!月薪8萬、年終5個月 她曝最強行政職:老闆是公婆

警送「全家福照」當賀年禮?父收交通罰單傻眼:未禮讓女兒過馬路

吃慣高檔料理…精舍命案主嫌王薀怨警局便當難吃 傳法多吹噓自身神蹟

相關新聞

成人5癌篩檢 乳癌陽追率最高

去年有四八一點九萬人次的國人接受免費成人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與肺癌,每一百名陽性反應個案中,八十...

菸害防制法新法滿2年 電子煙吸食人數不減反增

菸害防制法新法於二○二三年三月廿二日起施行,重點為禁止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及其必要組合元件,提高禁止吸菸年齡至廿歲等,但上...

最新研究!癌友維持肥胖 5年後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多10%以上

常有人說「健康從減肥開始」,不過當疾病侵擾時,身體多出的「份量」或許能夠成為救命的關鍵。最新研究指出,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病患中,體重達到肥胖標準的人,五年後的整體存活率比正常體重者整整高出10%以上。

最大震度3級!高雄甲仙12:23發生規模4地震 6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今發布第114075號地震報告,高雄今中午12時23分發生規模4地震,震央位於高雄甲仙區,地震深度14公里,屬...

家寧露面聲明影片7小時衝59萬流量 Cheap白話翻譯5重點

YouTuber家寧日前透過律師發布聲明稿,昨天深夜透過她經營的YouTube頻道「秘月期POPOO」,發布4分鐘影片「...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