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耳機不見定位不到怎麼辦?網自製「遺失物地圖」引轟動 果粉湧入註冊

MLB/單局掉10分還贏球 小熊史詩級逆轉秀教頭都稱瘋狂

5顆蝦球賣200元!民眾酸「蝦爆」 屏東熱炒店家喊冤

氣溫驟降如何避免猝死?醫提醒6生活習慣 牢記天寒起床5字口訣

冷颼颼的冬天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起床猝死的機率也變高。 示意圖/ingimage
冷颼颼的冬天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起床猝死的機率也變高。 示意圖/ingimage

寒冷、溫差大的天氣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時期,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臉書分享避免「起床猝死」的方法,幫助高風險人群安全度過這個冬天。

黃軒醫師表示猝死發生的地方,有70%都是在家中臥室、浴室或客廳,也時常發生在早上6點到10點的冬季,原因是忽然或連續的冷熱交替,例如從溫暖的被窩起床到寒冷的室溫環境,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這樣的一縮一放再加上清晨的低溫,除了進一步加劇血管痙攣,也會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在家中引發猝死。

他整理6個降低猝死風險的生活習慣,包括緩慢起床、穿著保暖、避免溫差刺激、起床後暖身、規律作息及監測健康狀況,並建議在寒冷早晨起床時要記住「慢、熱、起、穿、行」5字口訣。

1. 慢慢「開機」起床

可以分段起床,避免從溫暖的被窩中突然起身,醒來後先在床上躺30秒,再坐起30秒,最後緩慢下床。

起床前進行簡單的床上伸展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身體逐漸適應環境溫度,減少因溫差引起的心血管負擔,起床時也可利用被窩中的溫暖環境進行簡單的按摩,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

2. 保暖措施

起床後立即穿上保暖衣物,特別是襪子、帽子和手套,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身體,睡前也可在棉被外加一層毯子。

3. 避免溫差刺激

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從溫暖的室內到戶外時,應逐步適應溫差,切勿直接暴露在寒冷環境中。建議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0-24°C,特別是在清晨和夜晚,避免因溫差過大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可使用暖氣或空調時,確保設備運行安全,並定期清潔以保持效率。冬季使用暖氣可能導致空氣乾燥,建議使用加濕器將室內濕度維持在40-60%,以減少乾燥引起的不適。

4. 起床後的暖身措施

起床後喝一杯溫水,有助於提升體溫,促進血液循環,並減少血液黏稠度。

避免過早晨練,建議在上午10點後或氣溫回升時進行,並選擇適度的運動。也要避免剛起床或剛進門後立即洗熱水澡,或冷水去洗臉刷牙導致在浴室猝死,應先讓身體逐漸回暖。

5. 規律作息與心理調節

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心血管健康,避免熬夜或過度疲勞。寒冷天氣容易引發情緒低落,建議透過聽音樂、與家人交流等方式保持心情愉快。

6. 監測健康狀況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在早晨起床後監測血壓,確保血壓穩定,並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如果出現胸悶、頭暈、心悸等症狀,應立即休息並尋求醫療幫助。

低溫 保暖 寒流 心血管疾病 暖氣

延伸閱讀

看似健康實則是高風險族群 醫師揭「5類人」猝死機率高

不是薑茶、熱巧克力!醫曝「1飲品」更保暖:直接提升核心體溫

「斷崖式冷凍」4原因易致猝死 醫示警高危3族群:不容忽視

出生順序會影響智商? 醫師分享研究:年幼者親和力比較強

相關新聞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