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天下午入「春分」4生肖運旺!5大開運妙法看這邊

今晨寒流未達標白天逐日回暖如夏 下周這天冷空氣再來

食物沒吃完多久要冰? 專家給答案 避免「危險溫度帶」

沒吃完的菜品,可包覆完整後放進冰箱,不用特別在室溫放涼。本報資料照片
沒吃完的菜品,可包覆完整後放進冰箱,不用特別在室溫放涼。本報資料照片

下周就是農曆新年了,年菜準備好了嗎?專家提醒,7°C至60°C是「細菌生長危險溫度帶」,菜餚長時間處於這個區間,容易孳生細菌及毒素,大幅增加食品中毒風險,加熱溫度達70℃以上可殺除大部分微生物,但要避免多次復熱,沒吃完的菜,應包覆完整後放進冰箱,不用先置室溫放涼,並要留意冰箱空間不超過八分滿,以維持低溫。

衛福部食藥署今舉行「年菜復熱要當心,蛇年團圓享安心」衛教記者會,食藥署代理署長林金富表示,細菌在7°C至60°C的危險溫度帶會迅速繁殖,菜餚如長時間處於此區間,容易孳生細菌及毒素,大幅增加食品中毒風險,所以要存放在低於7°C的環境,並用超過60°的溫度加熱,為了維持低溫,建議冰箱留六至八分滿的空間。

林金富表示,復熱年菜時,確保加熱溫度達70℃以上,目測冒煙的程度,可殺滅大部分微生物;避免多次復熱,使菜餚反覆處於危險溫度帶;酌量準備每一餐,用心為家人準備料理的同時,減少食材浪費,也降低食品中毒風險,「諾羅一人中獎,全家共享」。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蕭惠文說,去年食物中毒通報第一名就是諾羅病毒,主要透過食物和人類群聚等途徑傳播,潛伏期約24至48小時,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肌肉酸痛、疲倦等,且不管哪個年齡層都容易感染,且一定要用肥皂確實洗手,因為諾羅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清除,如果本身是食品從業人員,感染後症狀消除達48小時才能復工。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技術主任蔡一賢表示,預防食品中毒要留意「五要二不」,分別是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以及不飲用山泉水、不採食不明動植物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生熟食材及刀具砧板應分開存放與處理,避免交叉污染,蔡一賢指出,民眾喜愛的牡蠣、蛤蠣等貝類,開蓋後需持續加熱3至5分鐘再食用,烹調後的菜餚,如果沒有立刻食用,應盡快冷藏,許多人會在室溫下放到涼才冰存,但其實在食用過程已逐漸降溫,沒有馬上冰反而會讓食物處於危險溫度帶,採買回來的食材,可以依照每餐所需,分成適當份量再放進冷凍或冷藏。

蔡一賢說,很多人因為「年年有餘」所以會留下剩菜,每餐菜色可以豐富,但還是建議控制份量,且有些如蛋類料理,其實就不適合再冰;魚肉、雞湯、魯肉湯等,冰進冰箱後,下一餐建議取出所需份量加熱就好,避免整鍋反覆加熱又冰存。

冰箱 諾羅病毒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衛福部代理主管已累計4人 楊志良:別管顏色不會找不到人

衛福部食藥署長莊聲宏明退休卸任 邱泰源:人選仍在徵詢先代理

「1產地」ZESPRI奇異果農藥違規 日米餅重金屬鎘超標

日韓進口草莓農藥殘留違規 邊境攔截逾1200公斤

相關新聞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大樂透1.94億元頭獎一人獨得 開在這縣市

大樂透第36期今晚開獎,頭獎金額1.94億元由一名幸運兒獨得,獎落桃園市楊梅區四維里文化街226號的晟賀彩券行。

19日冷氣團或寒流南下 11縣市局部低溫10度以下

氣象署今天表示,受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影響,今晚至明天雲林以北11縣市防局部攝氏10度以下低溫,這波冷空氣持續到20日清...

家寧稱與Andy領同月薪 律師揪3操作疑點:恐怕很難順利切割

百萬YouTuber「眾量級」的Andy老師和前女友家寧去年10月宣布分手,Andy也在本(3)月11日對家寧一家提出8大指控。家寧今(18日)發4點聲明,強調與Andy一樣都是每月領相同薪資及獎金。對此,律師王至德PO文表示,家寧的個人聲明稿有3點讓人難以理解,希望可以透過拍影片說明清楚,「不然可能很難順利切割」。

影/強烈冷氣團發威!玉山下雪達1公分 銀白雪景曝光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今清晨5時29分最低溫下探-2.6度,加上水氣配合之下,玉山氣象站今早7時降雪,積雪達1公分深,...

影/三月雪美景 福壽山農場、梨山1800公尺以上高山今天飄雪

天氣濕冷,福壽山農場、梨山1800公尺以上高山今天凌晨都開始飄雪,農場成一片雪白天地,天池附近積雪已10多公分,三月雪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