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周早產兒拉拉住院304天順利出院 醫曝每年活不到2人

6個月的「拉拉」(化名)張著咕嚕嚕的大眼睛探索世界,可愛的模樣讓外人很難想像,她是名早產兒,出生時僅22周又3天,體重500公克。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主任張弘洋說,「這個周數是早產兒出生後是否能存活的邊緣」,醫療團隊歷經304天照顧,拉拉體重現已超過8公斤,終於將於明天出院。
馬偕醫院今舉辦歡送拉拉出院活動。拉拉的外婆是台灣人,媽媽是台美混血兒,今年43歲,是名美國內科醫師,懷孕初期情況良好,產檢順利,趁著懷孕15周孕期「最穩定的時候」,取得主治醫師同意,返台探親,但在家族用餐時,突然出血、破水到醫院檢查,再轉至馬偕兒童醫院安胎待產。
張弘洋說,拉拉的媽媽在安胎時,胎動及宮縮已十分明顯,當時懷孕22周又3天,若此時早產,胎兒將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這個周數是早產兒出生後是否能存活的邊緣」。依高風險孕婦生產的「馬偕模式」,婦產科醫師在評估可能需要新生兒團隊協助時,會立即安排新生兒科主治醫師為孕婦說明與解釋胎兒出生後可能面臨的風險,讓孕婦充分得知自己與腹中胎兒的情況。
拉拉媽媽安胎3天後,於去年3月24日(22周又5天)的午夜23點30分,因頻繁宮縮,在婦產科及多位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等醫療團隊待命下,拉拉出生了,當時體型約只有一個小奶瓶,身長是一個1500CC寶特瓶的長度,體重僅500公克,在插管及初步穩定狀況後,迅速送至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
張弘洋說,拉拉從出生時,由於肺部發育不佳,單側肺部大小,有如一個50元硬幣,而有延遲哭泣情形,歷經呼吸窘迫症、血鉀過高、腎臟功能衰竭、電解質不平衡等難關,所幸,醫療團隊悉心照護下,拉拉急起直追,出生54天後體重已翻倍,達到1000公克、出生61天成功拔管,到今天矯正月份已達6個月,體重已超過8公斤。
「拉拉媽媽每天問我,拉拉會不會活。」張弘洋說,當時真的不知如何回答,因早產兒出生後3至7天為危險期,死亡率高,隨時都可能離世,經過細心照料下,拉拉目前除了呼吸仍有慢性肺病須高流量呼吸器輔助、餵食吞嚥仍須注意外,其餘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如開放動脈導管、腦出血、腸道壞死等都沒有出現,且腦部超音波檢查也無異常,「終於努力完成拉拉父母的心願」。
張弘洋說,台灣24周以上早產兒存活率高達6成,但22至23周早產兒存活率不到3成,統計全台每年未滿23周早產兒,且接受積極救治個案數平均不到10例,但真正能夠活下來的只有1到2人,因此在懷孕極小周數即出現產兆的孕婦,醫療團隊仍以安胎為首要的治療方式,盡力讓胎兒能夠留在子宮內多留一天,孩子成熟度及存活率就會大不相同。
張弘洋呼籲,所有準媽媽應注意如有腹部下墜感、異常顏色的分泌物、頻繁宮縮、胎動減少等早產的徵兆,應盡早就醫,更感謝拉拉父母對醫療團隊的信任、支持與配合,特別是拉拉的媽媽,積極配合醫療團隊的照顧指導,生產後,每天風雨無組到醫院探視女兒;而身在美國的父親更在拉拉出生後,每個月均經二次轉機,飛行20多個小時,頻繁往返台美兩地探視與陪伴。
拉拉媽媽說,拉拉是上帝恩賜的禮物,她身為醫師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懷孕期間也沒有任何不適,來台前還特別與產科醫師進行溝通,誰料一切「計畫趕不上變化」,完全沒有料想到自己會早產,安胎時心情非常緊張,但張弘洋醫師詳細說明,包括早產兒的存活率,以及對肺、腸、腦等影響
她相信馬偕醫院不會放棄拉拉,「這是拉拉自己選擇在台灣出生」,拉拉每天慢慢長大、天天進步,一家人也與台灣、馬偕醫院產生奇妙的緣分,一家人和台灣連結起來,看到醫護人員疼愛拉拉,一家人都很感動;並說謝謝馬偕的專業團隊,拉拉在長達10個月的住院時間,病房護理師除了提供專業照顧之外,更是別出心裁在棉被上畫下對拉拉的祝福,並在出院前為拉拉準備了成長相冊,為拉拉做了完整的紀錄,全家人對此滿懷感激。
馬偕兒童醫院長陳銘仁說,拉拉的成長奇蹟是仰賴醫療團隊的專業與家庭的攜手合作所建立的成果,22周早產兒養到胖娃兒即將順利返家,象徵台灣在早產兒醫療技術的成熟與值得信賴。
拉拉與團隊一路過關斬將的故事,突顯馬偕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療團隊的努力,也對拉拉的家人堅定的信念表示肯定,大家共同見證生命的奇蹟與一群的人努力,也期待各界給予拉拉最大的祝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