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偏財運很雷?四星座最近當心…射手投資翻車、他被親友害慘

超商買茶葉蛋掉地後竟撿起丟回鍋 他犯「1刑事罪」慘賠金額曝光

MLB/大谷加倍奉還自己的失分 雙安助道奇強壓教士

推預立醫療決定 邱泰源:理想是擴大補助全民參與

民團調查發現,50歲以上9成民眾認同自然死,但預立醫療決定(AD)者不到1%。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說,理想上一定要擴大補助對象,最好是全民參與,會請健保署持續推動並擴大。

台灣自2019年1月6日起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核心精神是希望當病人走到生命末了,保障善終權利,也尊重醫療自主,目前約9.5萬人在健保卡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的意願註記,不到總人口1%。

隨著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黃宗正今天在記者會中公布「晚美人生大調查」報告,聚焦50至90歲中高齡族群的樂活與終活準備。

黃宗正指出,2021年老年人口約18%,就已占健保醫療支出41%,且平均壽命80.9歲,「健康餘命」卻僅73.3歲,換言之,生命中最後的7到8年都在病苦依賴中度過,如今台灣老年人口已來到20%,顯見善生善終重要性。

基金會在去年6到8月間,針對年齡50歲以上民眾,透過電訪(市話隨機抽樣)和網路問卷2種方式進行調查,每種方式又分為自己回答與代理回答,其中電訪樣本分布12個縣市、網路20個縣市,共收集3217筆有效樣本。

黃宗正說,調查顯示,雖然有9成受訪者認同「自然死」的理念,實際行動卻明顯不足,只有15%完成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更低,衛福部數據顯示不到1%,而簽署率偏低的原因包括不清楚DNR/AD、不想簽、家屬無法配合、費用考量等。

現行規定簽署AD前,必須先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目前各醫院ACP門診每人自費約新台幣3000元上下。

邱泰源會後接受媒體聯訪針對費用部分說明,由於每次ACP要出動一整個專家團隊,涵蓋醫護、心理師等不同領域,考量醫院成本,收費落在3000元左右較合理,「價格確實讓民眾裹足不前」。

所以從去年7月起,邱泰源表示,健保已針對末期病人等特定對象提供健保給付,理想來講一定要擴大對象,最好是全民接受ACP都由政府補助,花一點錢讓民眾在健康時就來思考這件事情,而不是等到病重沒力了才在談,這樣不夠精準。

邱泰源強調推動AD的重要性,舉例如發生意外送到醫院時,若不清楚患者意願,程序上就是插管、壓胸、心肺復甦等,就算病得很嚴重,現在科技已能做到留著心跳加上人工呼呼,送到加護病房,但這可能只是在延長瀕死過程,並不是延長自然生命,以前他會說這是「死亡套餐」,耗費龐大醫療資源外,且可能排擠真正需要使用加護病房的患者。

邱泰源重申,這叫做健康投資,對健保花費不多,以後創造的節省醫療資源、尊重生命,特別是末期生命追求善終,可望真正落實,會請健保署繼續推動並擴大補助計畫。

邱泰源 健保署

延伸閱讀

預立醫療決定簽署低 邱泰源擬推全民免費預立醫療諮商

台灣醫療社團法人協會成立 凝聚醫界共識共創健康未來

部會文宣費恐全刪 邱泰源憂影響推動健康台灣新制

衛福部食藥署長莊聲宏明退休卸任 邱泰源:人選仍在徵詢先代理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影/北捷板南線車門異常…調整班距 轉乘站月台爆滿人潮 民眾罵翻了

北捷板南線今早8時左右發生列車異常狀況,影響班距運行,由於正值上班及上學的尖峰時間,除了轉乘的站點的月台層塞滿人潮外,一...

要出梅了?粉專:今午後雷雨近期最旺盛 周三起進入標準夏天

今天出門要帶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極度不穩定,各地準備交手...

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3年居首 自殺隔14年再上榜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三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四十三年位居首位,去年共有五萬四○三二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九分四十五秒就有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