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護理之家住民鼻胃管占比高 衛福部將擬移除計畫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112年全國鼻胃管插管約21萬人,65歲以上長者占64%。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審查衛福部健保、長照等基金。立委劉建國說,護理之家、長照機構放置鼻胃管住民多,衛福部應建立移除鼻胃管教育訓練,保障失能者尊嚴。
「鼻胃管」由口置入,除口腔或腸胃道因素,為引流而短暫流至外,一般多用於吞嚥困難時,提供患者食物、飲水或藥物。但在口腔中長期放置管路,口腔、喉嚨不舒服,且口腔清潔受限,無法享受食物的感受,也伴隨因外觀管路造成的不自信,也可能出現胃酸隨著管路上流至食道造成潰瘍,末期還會引發吞嚥等困難。
為此,劉建國將衛福部「強化長照機構服務、緩和失能及連續性照護服務計畫」預算凍結500萬元。劉建國進而詢問國內護理之家、長照機構、安養機構中放置鼻胃管的住民占比,但衛福部各司署僅有護理之家放置鼻胃管住民確定約占5成,老年福利機構則是沒有很精確的統計,但據印象占2至3成,長照機構更是沒有統計欄位,沒有掌握。
「放置鼻胃管是重症、末期病人,最痛苦、最不願意的醫療處置。」衛福部長邱泰源說,在醫學院教育年輕學生、醫師時,也提到不要輕易放置鼻胃管,但臨床發現有三大原因放置鼻胃管,首先患者口腔發炎吃不下,其次是未選擇合適食物、吞嚥功能不佳,第三是方便照顧者餵食,但如果口腔經妥善治療、選擇合適食物,搭配餵食,其實不需鼻胃管。
邱泰源說,患者放置鼻胃管後,外觀上,鼻口外露一節長長的鼻子,如果每位末期病人都掛著長長的鼻子,「這是衛福部不能容忍的」,衛福部一定會以人為中心,加以收集相關數據,擬定相關移除計畫,確保長者尊嚴。健保署長石崇良說,醫療機構為急性病患放置鼻胃管有健保給付,但拔除時沒有給付,但111年6月起,針對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病人,醫療團隊成功移除,並恢復經口進食,每人次獎勵3000點,每年約有1.3萬名病人受惠。
劉建國說,衛福部長照司、社家署等單位應做好統計,若依日本統計,相關單位住民留置鼻胃管的住民占率,台灣都是日本的一倍以上,衛福部必須加以重視,最後經協調,該計劃為凍結100萬元,並要求衛福部需提書面報告,將委員會同意才能動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