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食物中毒案件達633件 食藥署提兩大食物保存原則

食品加熱溫度應超過70°C,才能有效消滅微生物。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食品加熱溫度應超過70°C,才能有效消滅微生物。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統計,2023年食品中毒統計案件累計633件,較前一年暴增133例,病原微生物在7°C至60°C的「危險溫度帶」 有快速繁殖風險,食品保存原則為「冷藏溫度應低於7°C、熱藏高於60°C」,食品加熱溫度則應超過70°C,才能消滅微生物。

知名餐廳「饗饗」信義微風店疑食物中毒案,衛福部疾管署表示,目前採檢73人中9人檢出諾羅病毒陽性,加上去年爆發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讓民眾上緊食安發條。

食藥署統計,2019年至2023年的食品中毒案件共2638件,依序為502件、506件、498件、499件,2023年更暴增至633件,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外界關注,氣候變遷,是否導致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制度已不敷使用,或業者保存食材能力變差所致?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近年食品中毒案件數通報率的提高,推測主要原因為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影響,全民食品中毒意識提升,導致醫療院所或民眾向相關衛生單位通報的案件數量增加。

忽冷忽熱的天候變化可能影響食品的保存條件,林金富說,病原微生物在7°C至60°C的「危險溫度帶」 有快速繁殖風險,為避免食品中毒,業者的食品保存,應遵循冷藏溫度需低於7°C,熱藏溫度需高於60°C的原則;食品加熱溫度則應超過70°C,才能有效消滅微生物。



林金富指出,HACCP為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透過分析食品製造、加工與供應鏈的潛在風險,並設置關鍵管制點進行監控,可有效降低食品中毒事件的發生。



食藥署表示,目前我國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3項公告,特定類別及規模的食品業者須強制實施HACCP,其中包括餐盒食品工廠、供應鐵路運輸旅客餐盒、國際觀光旅館及五星級旅館附設餐廳,也鼓勵其他餐飲業者以自願性方式導入HACCP制度,強化食品中毒,要把握五要二不原則,分別為:


(一) 要洗手 :調理食品前後需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二) 要新鮮:適量購買,並選擇新鮮食材,用水要衛生。

(三) 生、熟食要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互污染。

(四) 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病原微生物才容易被消滅。

(五) 要注意保存溫度:食材保存應低於7℃,若置於室溫環境則不宜過久。

(六) 不要飲用山泉水:生飲未消毒殺菌/消毒的山泉水,可能有感染諾羅病毒的安全疑慮。

(七) 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 :發現來路不明的動植物,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以避免因誤食中毒而危害自身健康安全

諾羅病毒 食材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1產地」ZESPRI奇異果農藥違規 日米餅重金屬鎘超標

日韓進口草莓農藥殘留違規 邊境攔截逾1200公斤

馬友友印度廚房香料粉農藥超標 食藥署退運銷毀

知名餐飲業美國蟹違規 重金屬含量超標退運銷毀

相關新聞

80歲免巴氏量表聘請外籍看護 拚7月底前上路

立法院去年底通過就服法第四十六條修正案,開放八十歲以上長者,或七十至七十九歲罹患癌症二期以上者,免巴氏量表可聘請外籍看護...

大樂透1.94億元頭獎一人獨得 開在這縣市

大樂透第36期今晚開獎,頭獎金額1.94億元由一名幸運兒獨得,獎落桃園市楊梅區四維里文化街226號的晟賀彩券行。

19日冷氣團或寒流南下 11縣市局部低溫10度以下

氣象署今天表示,受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影響,今晚至明天雲林以北11縣市防局部攝氏10度以下低溫,這波冷空氣持續到20日清...

家寧稱與Andy領同月薪 律師揪3操作疑點:恐怕很難順利切割

百萬YouTuber「眾量級」的Andy老師和前女友家寧去年10月宣布分手,Andy也在本(3)月11日對家寧一家提出8大指控。家寧今(18日)發4點聲明,強調與Andy一樣都是每月領相同薪資及獎金。對此,律師王至德PO文表示,家寧的個人聲明稿有3點讓人難以理解,希望可以透過拍影片說明清楚,「不然可能很難順利切割」。

影/強烈冷氣團發威!玉山下雪達1公分 銀白雪景曝光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今清晨5時29分最低溫下探-2.6度,加上水氣配合之下,玉山氣象站今早7時降雪,積雪達1公分深,...

影/三月雪美景 福壽山農場、梨山1800公尺以上高山今天飄雪

天氣濕冷,福壽山農場、梨山1800公尺以上高山今天凌晨都開始飄雪,農場成一片雪白天地,天池附近積雪已10多公分,三月雪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