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醫拍片「結紮DIY」掀議 泌尿醫:非即避孕、要等3個月

在妻子陪同、泌尿科醫師與護理師的協助下,一名整形外科醫師自行執行結紮手術,過程曝光在網上後,引起熱議。據「施行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醫師指定辦法」第4條規定,施行結紮手術的醫師應具領有婦產科、外科或泌尿科專科醫師證書者,該名醫師為外科醫師,因此,自行結紮,並未違法。
該名整形外科醫師用了一小時完成自我結紮手術,事後在社群平台指出,手術後隔天不適感均已緩解,但仍建議民眾若有結紮意願,要求助泌尿科醫師,「醫者自醫」經歷曝光在網上後,造成轟動。
中山顧家泌尿科診所醫師施冠偉則提供了「男性結紮」科普,提醒,結紮帶來的避孕效果,並非即刻生效,術後3個月內如未避孕,仍可能讓伴侶懷孕,再者,被截斷的輸精管有千分之三機率會自行接通,建議定期回診接受精液分析、檢測精子數量。
男性在結紮手術後,常有下腹部悶脹感或疼痛感,通常不到一天就會舒緩,但建議一周後再與伴侶行房,但此時精液中仍有少量精子,因此保險套等避孕措施仍不可少,否則可能意外地成功做人。
施冠偉表示,曾遇過一名男子在結紮手術後3個月,精液分析報告顯示仍有兩隻精蟲,一隻活的,一隻死的,又過3個月後就發現,精蟲數量竟回升到結紮前狀況,讓人意外。
結紮後,如果反悔,可透過手術重建輸精管,10年內再次手術接回輸精管的成功率達90%以上,但生育能力可能無法百分之百恢復原狀,由於男性輸精管約只有原子筆筆芯的粗細程度,隨著個人發育差異而有變化,愈細的輸精管,除了愈不容易重新接上,也容易因管壁損傷、結痂產生堵塞、爆裂。
據「優生保健法」第10條規定,當事人或配偶患有礙優生的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或雙方四親等以內的血親患有礙優生的遺傳性疾病者,及當事人或配偶懷孕或分娩,有危及母體健康的疑慮者,可據個人意願決定是否結紮。
施冠偉說,手術結紮的男性個案年齡分布甚廣,上至60多歲、下至20幾歲。曾有一名男子拿出紅斑性狼瘡診斷證明,不想讓下一代遭受同樣的病痛,透過結紮達成心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