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印度廚房香料粉農藥超標 食藥署退運銷毀

馬婕恩國際有限公司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輸入的綜合香料粉。圖/食藥署提供
馬婕恩國際有限公司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輸入的綜合香料粉。圖/食藥署提供

名店出包!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馬婕恩國際有限公司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輸入一批「綜合香料粉」,檢出殘留農藥三賽唑0.05ppm、芬普尼代謝物0.003ppm,不符合農藥相關規定,退運或銷毀60公斤,業者旗下擁有知名連鎖印度料理餐廳「馬友友印度廚房」。

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邊境檢驗不合格產品清單,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馬婕恩國際有限公司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輸入的綜合香料粉,品牌名為MDH,製造廠則是R-PURE AGRO SPECIALITIES (FZE),產品被檢出殘留農藥三賽唑0.05ppm、芬普尼代謝物0.003ppm,依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農藥芬普尼定量極限為0.002ppm;三賽唑為不得檢出,案內不符合商品共60公斤,依規定退運或銷毀。

林金富指出,去年爆發蘇丹紅食安事件,食藥署曾針對不分國別的香料,檢驗蘇丹色素和農藥,後續調整為不合格輸入地才設限制,其餘則解除,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限制期間沒有香料輸入,因為沒有合格紀錄,就維持監視查驗,現在被查獲農藥殘留不合格,就維持監視查驗。

另外,奎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美國輸入的蒜味帕瑪森風味粉,則被檢出0.4ppm的致癌農藥環氧乙烷,依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為不得檢出,製造廠為GOLD MEDAL PRODUCTS CO.,品牌名稱則為GOLD MEDAL,林金富說,從2024年8月12日至2025年2月11日止,對美國調味醬採逐批查驗。

食藥署統計,近半年邊境受理美國報驗321批,不合格批數為20批,不合格率為6.2%,主要不合格原因包括19批次檢出環氧乙烷,以及1批次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合格;自2024年11月23日起至2024年12月22日止,食藥署已停止15家美國製造廠的調味醬產品輸入。

食藥署今天公布的不合格品項共23件,包括美國出口蒜味帕瑪森風味粉、西洋參;中國大陸鮮花椒、冷凍青花菜、辣椒絲、乾辣椒、彩椒、冬瓜、乾蓮子、冷凍菠菜;日本鮮草莓4批、生鮮烏賊、蘋果;越南大白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綜合香料粉;印尼未炸蝦餅;委內瑞拉綠豆;韓國鮮草莓、鮮蜜柑;義大利鮮奇異果。

● 食安小辭典:監視查驗

監視查驗與100%逐批查驗,都針對高風險食品採取100%抽驗

進口食品業者食品入關時,會依照不同風險等級,抽驗食品批數;主要分為「逐批查驗」與「抽批查驗」,逐批查驗是指,申請查驗的每批次產品需連抽五批,達到「連續5批、總重為調整前3倍」才會調降為加強抽批;抽批查驗分為一般抽批(抽驗率為2%到10%)、加強抽批(抽驗率20%到50%)。

監視查驗為採抽批查驗的業者在加強抽批後,仍有違規,因此採取「監視查驗」,其強度等同逐批查驗,但會訂定監視期間,在期間內不論合格與否,均採逐批查驗,不會調降查驗強度。

奎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美國輸入的蒜味帕瑪森風味粉。圖/食藥署提供
奎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美國輸入的蒜味帕瑪森風味粉。圖/食藥署提供

抽驗 農藥殘留 食藥署

延伸閱讀

日本進口水果出包 鮮金柑、草莓都驗出禁用農藥

知名餐飲業美國蟹違規 重金屬含量超標退運銷毀

乳品標示新規待共識 食藥署:定案後擬給緩衝期

知名美式賣場印度薑黃粉違規 農藥超標邊境攔截

相關新聞

產檢見胎兒肚子有巨大腫瘤、一周後心跳停止 名醫溫柔揭背後故事

婦產科名醫蘇怡寧日前在臉書分享,一名孕婦在20周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腹部出現巨大腫瘤,經進一步安排MRI與第二意見評估後,僅短短一周時間,再度回診時胎兒已無心跳。面對無常,蘇醫師以溫柔與專業陪伴媽媽走過這段艱難歷程,不少網友看了為之動容。

牙膏含鉛引恐慌 譚敦慈:刷牙前先做「這件事」更護牙

近期一項美國的民間研究調查,市面上有高達9成的牙膏產品被檢驗出含有鉛,以及砷、汞等重金屬,甚至兒童牙膏也上榜。「無毒教母...

教宗方濟各腦中風釀心臟驟停 醫曝恐是血栓打到這位置

據紐約時報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當地21日上午逝世,享壽88歲,梵蒂岡公布死亡證明指出,方濟各於21日上午7時35...

濃霧籠罩金門!小三通全線停航、機場關場

金門今日清晨再度籠罩在濃霧中,導致海空交通全面停擺,小三通金門水頭往返廈門五通與泉州石井的航線,從上午7時45分起全面停...

憂鬱自傷 躍居兒心科就診之冠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發布兒少心理健康調查,近三年,憂鬱症、自殘等兒少患者明顯增加,位居兒童身心科門診診斷類別第一名。...

觀光署發文要求「勸阻」遊客赴陸? 業者曝影響程度

賴清德總統今年3月13日發表「五大國安統戰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談話,提及在兩岸交流上,要求相關單位提高國人赴陸旅遊風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