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主法6周年…預立醫療簽署率還不到1% 今年盼再+2萬人

由左到右分別為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執行長蔡宏斌、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記者李青縈/攝影
由左到右分別為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執行長蔡宏斌、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董事長李明哲。記者李青縈/攝影

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6周年簽署人數總算突破9.3萬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今舉辦兒童劇場,把生死議題轉換成容易了解的概念,讓更多人瞭解。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目標今年再有2萬至2萬5千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我國自從2019年1月6日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在病主法6周年前夕,器捐病主中心與以「牛爺爺的心願」兒童劇,帶領小朋友看劇中家屬兩難的醫療決定,以及如何面對自身的生命規劃,希望戲劇結束後開放家長孩子共同討論,並反思如何面對醫療處置及死亡

截至目前已經有9.3萬人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於健保卡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 的意願註記,仍不到成年人口的1%。2023年的簽署數約是6.8萬人,雖然比起去年原先設定目標值10萬人還有差距,但已成長36%。

劉越萍說,預立醫療決定是「冷議題」,很開心今日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帶小朋友來參與,希望打破「淺碟文化」,讓家庭反思打破只看現在、不想未來,也希望透過繪本、戲劇扎根,讓小朋友可以自然討論。

雖然去年6月健保已經把輕度失智症、居家醫療整合照顧計畫收案等對象,納入預立醫療諮商給付,但是其餘民眾仍須自費,一次費用至少約3000元,仍是簽署一大阻礙。劉越萍說,3000元只是最基本的價錢,醫療專業諮商需有一定給付,對於低收入、罕見疾病仍有補助,有需要會再評估。今年目標需要再有2萬至2.5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病主中心執行長蔡宏斌指出,目前安寧緩和意願書、器捐同意書等都已經推行線上簽署,預立醫療照顧諮商、預立醫療決定等還是得要紙本,需要醫院用印,希望衛福部在推動病歷電子化、FHIR系統等同時,也可以將預立醫療決定等納入考量,讓預立醫療諮商推廣可以更便利,跨院執行更加有效率。

此次與器捐病主中合作兒童劇本的九歌兒童劇團團長黃翠華表示,劇團不避諱談死亡,因為死亡就在我們身邊,但本次第一次以死亡為主軸,如何要拿捏氣氛不要過度煽情及恐懼是重點。她引述劇中台詞,「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至少能決定生命的厚度」,因為執導這部劇,也重新與家人討論,為自己規劃人生的最後一哩路。

朋友 死亡 病人自主權

延伸閱讀

綠委盼高屏區醫中+1 醫事司:按分數評估 結果年前出爐

女電波拉皮麻醉致死 麻醉醫籲「牛奶針」使用應管理

「微笑到最後一刻」生命鬥士特教師林映汝癌逝 器捐遺愛人間

基隆親子照護平台人數近萬 謝國樑:外縣市觀摩盼跟進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出國旅遊注意!日本「1物」禁帶回台 違者最高可罰新台幣30萬

不少人到日本旅遊時,總愛在藥妝店大採購,其中「金鳥防蚊液」因高效防蚊成為熱門選項。不過近日一名在日本擔任地勤的台灣女子在Threads發文提醒,金鳥防蚊液屬於航空禁帶物品,不管是手提還是託運都無法登機,卻仍有許多旅客因不知規定,最後只能在機場無奈丟棄,浪費金錢又掃興。

遠距醫療皮膚、眼科用最多 健保署攜扶輪社推「321計畫」補助

健保署自從2020年底啟動偏鄉遠距醫療服務後,至今已逾四年,今年8月更要擴大實施科別。健保署今天與扶輪社簽訂合作備忘錄M...

做好防颱準備! 準「丹娜絲」恐登陸 直撲台灣機率飆升

熱帶性低氣壓今天上午8時生成,最快今晚增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丹娜絲颱風即將...

熱帶低壓生成 最快今晚升格丹娜絲颱風 恐從西南部登陸貫穿台灣

位於巴士海峽的低氣壓,環境有利其發展,強度逐漸增強,已於今天上午8時進一步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最快今晚至明天凌晨升格為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