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國家公園成立41周年 新書發表一窺史前人類生活

墾丁是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今年成立41周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舉辦周年慶,包括《南岬・逆時光》新書發表會,及40周年影片「仰望大尖山的我們」首映會,回顧40年來國家公園在生態保護及環境教育上的成果。
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成立,是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在台灣擁有獨一無二的地理及氣候環境,孕育出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與自然景觀,也成為國際級旅遊勝地,如何在生態保育及發展觀光間取得平衡,並調和與居民間的衝突,一直是墾管處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2019年墾管處在進行鵝鑾鼻公園賣店與停車場更新工程時,發掘出一處4千年前的遺址,連忙進行搶救性考古挖掘,也成為屏東縣第一處縣定考古遺址,並證明墾丁不只有豐富的自然資產,也有重要的文化歷史遺產。
為了保存考古資料並讓更多人了解這珍貴的台灣文化資產,墾管處委託清華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邱鴻霖,及中研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李匡悌,出版鵝鑾鼻考古遺址與人文史蹟科普書籍《南岬・逆時光》,記錄這塊土地蘊含的豐富故事,並於今天發表。
書中記錄了埋藏在鵝鑾鼻珊瑚礁層中,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挖掘出為數可觀的陶片群、貝器、石板、骨骸等遺物,可了解當時人類的生活型態及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能力。其中一只出土的精緻魚鉤,展現當時人類已有精細的貝類加工技術,並呈現成熟的漁獵活動。
墾管處表示,琅嶠(恆春)的原住民王國於17世紀大航海時代躍上國際舞台上,琅嶠的歷史時光脈絡也從17世紀紀錄至今,再往前就幾乎毫無史料可循,鵝鑾鼻新石器時代遺址正好填補這段史前空缺。
書中將艱澀枯燥學術報告,轉化為淺顯易讀的科普文章,搭配繪圖與文字講解,讓普羅大眾認識千年前人類在鵝鑾鼻海岸的生活方式,認識4000年前台灣鵝鑾鼻與南島世界的連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