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容易「腰痛」? 醫教5方式正確護腰、改善坐立難安

國泰醫院疼痛中心主治醫師陳世鴻表示,下背痛又稱「腰痛」,屬於常見的背部肌肉骨骼傷害;最主要原因是長時間坐著、搬運重物,姿勢不正確以及過度出力造成肌肉疲勞,導致腰痛。圖/123RF
國泰醫院疼痛中心主治醫師陳世鴻表示,下背痛又稱「腰痛」,屬於常見的背部肌肉骨骼傷害;最主要原因是長時間坐著、搬運重物,姿勢不正確以及過度出力造成肌肉疲勞,導致腰痛。圖/123RF

天氣一冷,腰酸背痛、脊椎不適的問題一直來,讓人坐立難安。國泰醫院疼痛中心主治醫師陳世鴻表示,下背痛又稱「腰痛」,屬於常見的背部肌肉骨骼傷害。引起下背痛的原因最主要是長時間坐著、搬運重物,姿勢不正確以及過度出力造成肌肉疲勞,導致腰痛。

當天氣變冷時,肌肉會變得更加緊繃、僵硬,疼痛感更加明顯。為什麼下背痛總是反覆發生呢?陳世鴻說,下背痛是許多原因的綜合表現,包括:

1.骨骼、肌肉、神經或關節的問題:下背痛的範圍為腰部到雙臀之間,任何肌肉、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組織等問題,都會引起痠痛脹麻,例如因脊椎的滑脫肌肉的受傷引發疼痛;除此之外,薦髂關節的疼痛也會延伸到下背疼痛。

2.神經受到壓迫:有時候椎間盤或骨頭壓到神經,疼痛會從下背部傳到腿部;坐骨神經痛就是因受到損傷或壓迫所引發的疼痛、麻痺及無力等。

3.其他原因疼痛:脊椎骨之間有小面關節,這部位的關節發炎也會疼痛;椎間盤的發炎或是破裂也會感到嚴重的下背痛。

陳世鴻指出,下背痛的就診,通常會先詢問是否有受傷病史、疼痛持續多久,接著安排X光。如果症狀嚴重,會另進行神經傳導檢查、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掃描等。另外,民眾要留意「突然體重下降」、「持續發燒」、「無法控制大小便」等警訊,可能有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狹窄等造成神經壓迫的情形。

日常生活該如何預防下背痛?陳世鴻分享幾個簡單的方法:

1.保持良好姿勢:不論是坐著還是站著,盡量保持脊椎的自然彎曲,注意避免駝背,對預防下背痛很有幫助。

2.多運動:定期進行強化核心肌肉和背部肌肉的運動,可以幫助脊椎更穩定,減少疼痛發作。

3.正確搬重物:如果需要搬重物,記得彎膝用腿部的力量,而不是直接彎腰搬東西,減少對背部的壓力。

4.保持適當體重:過重會讓脊椎承受過大的負擔,保持健康體重能有效減少下背痛的風險。

5.避免久坐不動:長時間坐著會讓背部肌肉緊繃,建議每隔一段時間站起來走動一下,活動背部,讓肌肉放鬆。

陳世鴻說,大部分的下背痛可以透過復健等物理治療方式緩解,但如果疼痛持續,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包括介入性治療合併復健治療、搭配熱敷或冷敷減輕疼痛、經專業醫師評估後使用藥物止痛、增生治療等。若疼痛非常嚴重,或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椎間盤切除術或脊柱融合術可能是最後的選擇。

體重 醫師 背痛

延伸閱讀

低溫報到關節痛、肌肉不舒服 專家推2藥膏成分可改善

12歲男童脊椎嚴重側彎超過100度險癱瘓 15小時手術矯正

腳是第二個心臟 日本足鞋權威揭「買鞋3要點」:穿錯傷膝、傷脊椎

45歲蔣萬安閃到腰 醫提醒天冷「這些生活小事」 要注意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最大震度3級!台灣南部海域21:58發生規模4.8地震 2縣市有感

中央氣象署發布第108號顯著有感地震報告,台灣南部海域今晚9時58分發生規模4.8地震,地震深度29.4公里。各地最大震...

台鐵西勢-南州站間號誌故障 雙向列車延誤

台鐵南迴線西勢至南州列車今下午4時04分受到號誌故障影響,列車有延誤情形。根據台鐵官網指出,受到潮州站號誌故障影響,上下...

上班族吃超商怎麼選? 譚敦慈讚這「抗癌組合」:WHO也推薦

許多上班族三餐靠超商解決,雖然方便,但也擔心營養不均。對此,「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她的超商健康吃法,並推薦兩款自己經常選購的組合餐:一是「地瓜+蛋+豆漿」,二是「毛豆+玉米」,其中「毛豆+玉米」更是獲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抗癌組合。

博愛座拍板改名優先席 北捷曝下一步

立法院今天三讀通過將博愛座改為優先席,適用對象也從老弱婦孺改為有實際需求者,相關大眾運輸也得跟進調整,平均日運量200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