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取代動物 國研院動物中心研發新系統減少動物實驗

近年為使動物不再淪為無謂的犧牲品,以維護物種多樣性,許多團體倡議減少甚至停止在各種藥物進入人體實驗之前的動物實驗。國研院轄下的實驗動物中心研發的「雷射誘導血栓形成晶片」便可有效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此系統更獲CES 2025(消費性電子展)的創新獎。
國科會今天舉辦CES 2025展前記者會,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數發部主任秘書胡貝蒂、國發會產業處長蕭振榮、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邱求慧出席,國科會表示,這展現政府跨部會對新創的輔導與支持量能。其中,實驗動物中心的創新系統不只獲獎項殊榮,更引起關注。
吳誠文表示,為朝動保的方向邁進,自己自上任後,就期許實驗動物中心能減少不必要的動物實驗、盡量以科技取代。而他們發展出的技術,將原本在動物身上的實驗轉移到晶片上,這對於減少動物實驗是一大進展,不只對台灣、甚至放眼全世界,都是很重要的發展。
實驗動物中心介紹,「雷射誘導血栓形成晶片整合系統」是一種整合系統,用於體外模擬血塊,結合微流體系統、組織培養和光誘導,創建局部血栓模型。此平台可實現跨物種的血栓建模和藥物測試,並以雷射局部治療內皮發炎的方式,取代傳統的化學物質誘導方法,實現在特定微流體通道位置產生血栓。
而該團隊也將雷射誘導動物產生缺血性腦中風模型,移植到血管晶片上。提供血栓溶解藥物開發者,在進行藥物有效性測試過程,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國科會表示,因為落實先進國家對實驗動物3R(Replacement、Reduction、Refinement)觀念的重視,獲得青睞、第一次參展就奪下CES 2025創新獎。
吳誠文表示, CES 2025的主題Dive IN,點出了新興科技的沉浸式應用,已深入遍及日常生活層面,這樣的理念與國科會強調的AI引導百工百業應用創新一致。目前AI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經濟轉型等問題的重要工具,面對這些新型態的挑戰,台灣不僅要繼續在製造業保持領先地位,更要與全球合作,催生出更多突破性的科技應用與產業模式,推動AI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國科會說,今年台灣入選CES 2025的72家團隊領域涵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智慧城市(Smart Cities)、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及先進移動(Vehicle Tech and Advanced Mobility)等五大領域,可看出台灣新創科技的多元創新面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