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緊張了?疑憂關稅戰釀供應鏈危機 擬找這些人救火

疼痛指數13級 新北男不小心挖鄰居雙眼?高大成曝關鍵打臉:很殘忍

電動小客車最快2030年依「馬力」收汽燃費 最高15720元

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示意圖。圖/台中市府提供
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示意圖。圖/台中市府提供

因應我國2050淨零碳排目標,政府鼓勵民眾汰換油車換用電動車,且在電動車尚未達到一定比率前免徵燃料費,立委林俊憲今表示,考量電動車逐漸增多,現今使用的「汽車燃料使用費」應改名,另也該說清楚電動車何時課徵及如何課徵;交通部表示,電動車普及一定程度將隨車徵收,依馬力換算合理費用,預估最快2030年開徵,但還要看電動車數量是否達標,但強調就算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萬5720元。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審查運安會、運研所、鐵道局等相關預算,並邀請交通部長陳世凱、運研所所長林繼國備詢。林俊憲質詢時首先詢問,交通部2018年稱「汽車燃料使用費」易造成誤解,欲改成「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費」,也就是使用道路者付費。目前是車徵收,後來由研議是否改為隨油或隨里程徵收,結果運研所編列2筆錢,2017年、2018年共斥資700多萬元進行研究,報告結果就是各有優缺點,不建議改變。

林繼國表示,綜合評估現階段還是維持隨車徵收,未來還要看技術、里程等發展。林俊憲強調,全世界很少隨車徵收,「這是最落後的課徵方式」,買車不開哩程路低,卻還是要繳交一樣的稅,這樣很不公平,既然是道路使用費,就應按照使用數量來收費。

交通部前部長王國材曾表示,汽燃費適用於道路維修養護費用,現階段是因為鼓勵電動車才免徵汽燃費,電動車也會使用道路,未來某個階段就會放到汽燃費,比照一般車輛依法徵收。

林俊憲指出,現在電動車數量增加,用油車就減少,交通部應說明清楚電動車到底會不會課徵道路使用費?何時課徵?林繼國回應,電動車還在政策鼓勵,普及到一定程度就隨車徵收,依牌照稅的方式,以馬力換算合理徵收道路維護費。

林俊憲表示,現在很多電動車主對於是否被課稅感到惶恐,網路有人試算,1年可能要繳10多萬的稅,這樣的費用是否影響電動車銷售。

陳世凱強調,目前電動車車輛數還沒到達需要課稅的狀況,應該還要一段時間;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說,目前小客車約600多萬輛,目前電動小客車近9萬輛,占1點多%,所以目前未對電動車課汽燃費,預估臨期是2030年。

林福山後來受訪指出,徵收門檻電動小客車50萬輛、電動機車240萬輛,目前電動小客車約9萬輛、電動機車約70萬輛,若電動車推展順利,電動車最快2030年開徵。

至於徵收費用部分,林福山指出,現在小客車汽燃費最高為1萬5720元,電動小客車馬力再大,汽燃費最高就是15720元;至於名稱,去年10月交委會提案討論,就是維持現行條文。

交通部長 林俊憲 電動機車

延伸閱讀

紙風車劇團台南新營演出《寶莉回家》 吸5000親子同樂

布局2026台南市長黨內初選? 林俊憲、陳亭妃互別苗頭

林俊憲:對台南市政有理想 賴總統也一定會支持

都有意角逐台南市長 陳亭妃、林俊憲同框推在地農產品

相關新聞

輪班間隔短 客運違規率升至近4成

汽車客運業疲勞駕駛釀禍時有所聞,據勞動部最新公布二○二四年專案勞檢,發現汽車客運業處分率從二○二三年的百分之卅一點四,升...

監所醫療費缺口 擬挪罕病預備金

矯正機關收容人增加,許多受刑人為長刑期或高齡者,造成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總額歷年編列用於監所醫療預算未大幅成長,去年產生二...

近5年嬰幼兒受虐增 逾8成父母下手

少子化已成國安議題,但嬰幼兒受虐比率卻逐年升高,衛福部保護司最新統計顯示,平均每年接受二千名嬰幼兒受虐通報,超過九成三為...

對等關稅恐使癌症用藥漲價?病團籲加碼癌症新藥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下一波對等關稅將對藥品開徵。此舉恐釀成國際新藥漲價,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表示,因應癌症藥品漲價,衛福部嚴...

協和四接曝能源軍事風險 環團籲納軍事、爆炸模擬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政府宣布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液化天然氣在內,以降低雙邊貿易逆差。不過,公民團體...

噪音眩影 彭啓明:不支持陸域風電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綠能,陸域風機也愈設愈多,隨之而來的低頻噪音、振動、眩影也影響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部長彭啓明昨表態,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