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機器人大軍」只剩它再創新高 漲停排隊買單逾4.8萬張

下班注意!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9縣市下探10度」 一路冷到明上午

龍年效應沒有發生 國發會估2040出生人數將跌破10萬

台灣從2000年以來共經歷3個龍年,但今年龍年效應沒有發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從2000年以來共經歷3個龍年,但今年龍年效應沒有發生。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從2000年以來共經歷3個龍年,過往普遍認為龍年出生率會提升,但今年截至11月,出生人數累積12萬2360人,龍年出生人數可能僅約13.4萬人,成為首個低於虎年的龍年,國發會推估,2040年出生人數將跌破10萬人,專家指出,賴清德總統4年任期內的出生人數達60萬,才能勉強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換算下來每年平均要有15萬人出生。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中提到,出生人數預估在2040年低於10萬人,我國非婚生子女占約3%至4%,顯示結婚仍是我國生育的重要前提,25至39歲女性未婚率,由2003年30.6%驟增至2023年54.0%,整體而言,主要生育年齡層女性人數減少,加上未婚率上升,使我國可生育人數受限。

針對龍寶寶人數可能低於虎寶寶,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薛承泰表示,2000年的龍年碰上千禧年,應是龍年效應最明顯的時候,該年出生數為30萬5312人,較1998年的虎年增加約3萬3862人;2012年是個普通的龍年,該年出生人數22萬9481,相較2010年的虎年增加6萬2595人。

薛承泰指出,生育率是婦女平均生育的子女人數,分母是15至49歲的育齡婦女人口,單位是每位婦女的子女人數,出生人數持續下降,等於分子和分母持續減少,而生育率也許不會有明顯的下降,今年出生人數如以13萬人計算,這些人18年後進大學,以淨在學率最高75%計算,也就是9萬7500人,但未來出生率要維持13萬人都很難,會反應到多少人可以當兵、工作等。

薛承泰表示,前總統馬英九任內第一次有鼓勵生育的措施,但因為碰到金融海嘯,金額都很低,現在加碼很高仍沒有用,除了經濟誘因、廣設公托等托育政策、年輕人工時過長等措施外,領導人在觀念上,應該要強調家庭與婚姻價值,賴總統未來4年任期,用一年15萬當標準計算,4年總出生人數60萬,僅能勉強維持社會正常運作所需。



少子化也讓人口從鄉村流到都市的狀況變得明顯,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今天在「少子化國安危機生育論壇」中提到,北中南東有4個團隊,已彰顯出在地的幸福感,在新竹湖口有團隊做「森林循環」工作,台灣有很多廢棄林木都是直接燒掉、掩埋,但團隊用來做成家具、文創商品,甚至燃燒以後萃取水煙,做成木酢液的清潔用品,團隊從原本的5個人,現在20幾人在湖口生活,所有已經結婚的,每個人都生2個孩子、都在湖口有間透天厝、每個人的年薪都不低於100萬。

地方創生成功做起來的話,這樣的成就感、幸福感會讓青年願意返鄉、留在故鄉,她曾問過一個地方創生青年的太太,比較喜歡先生過去在科技業,還是現在回來投入地方創生,那位太太認為回來比較好,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做永續的工作,也對下一代負責任,待遇沒有比較差,也能幫忙照顧孩子。

團隊 生育 龍年

延伸閱讀

員警退休潮 彰化縣今年108名員警退休創5年新高

台中市人口突破300萬人大關 盧秀燕:有信心繼續努力

AI大策略大布局論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強調 打造AI兆立方 提升產業價值

網羅AI人才 國發會前進印度班加羅爾、明年赴美國矽谷

相關新聞

9縣市發低溫特報「溫度下探10度」影響持續到明上午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4時31分針對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影響時間到明天上午,包含新北市、新竹縣、苗栗...

長照機構AI幫手 減少住民死亡

長輩夜間離床或呼吸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發出警示;飲食、沐浴、生理監測數據也翔實記錄,家屬可上網隨時掌控。老年人口眾多,加...

年前挑戰首波寒流!除夕恐破過去8年最低溫紀錄 最冷時段曝光

不到10天就要過年了,氣象專家指出,今(19日)大陸冷氣團持續減弱,直到下周日(26日)晚間開始強冷空氣南下,預期影響到小年夜、除夕、初一(27-29日),目前來看強度有機會達到強烈大陸冷氣團等級,是否達寒流待觀察,但出現10度以下低溫機會高。

地牛翻身!花蓮規模4.3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地牛翻身!上午10時28分花蓮發生規模4.3地震,最大震度花蓮4級。

衛福部研議 助產所不接生也能開業

於婦產科產檢、生產已是現今產婦主流的選擇,過去常見的助產士漸漸消失,全台近十年新發證助產師總計三三五人、助產士十四人,據...

台中春節疏運計畫出爐!台61、台74線塞車時段曝光

今年春節連假長達9天,公路局公布春節連續假期交通疏運計畫從1月24日下午至2月3日上午,預估1月24日(周五)下午,台6...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