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越來越大咖!黃仁勳直言將赴緯創尾牙 「2天團」登台開唱

黃麟凱殺害母女兩人遭槍決 胞姊低調露面、身後事處理揭曉

TikTok被禁 數十億美元廣告大餅誰吃下?分析預測「最大贏家」

分級醫療失靈 大醫院輕症門診更多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5年醫學中心初級照護(即輕症)門診比率逐年上升。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5年醫學中心初級照護(即輕症)門診比率逐年上升。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初級照護(輕症)次數占率持續上升,一○八年醫學中心占比百分之十三點八,一一二年百分之十五點一三。醫改會副組長吳奎彥批評「分級醫療失靈,醫療資源配置失當」;健保署前署長李伯璋認為,部分負擔做半套,致使醫療分級破功。

依照健保定義,初級照護定義為痛風、感冒、炎症、營養缺乏等輕症,為落實分級醫療,大醫院收治重症患者,小醫院、診所收治輕症個案,健保署持續推動分級醫療,但健保會最新統計資料卻顯示這些年來「做白工」。

去年全國各級醫療院所門診次數達三億八千萬餘次,健保會資料顯示,一○八年醫學中心初級照護次數占比為百分之十三點八,一○九年上升至百分之十三點九四,一一○年為百分之十三點九四,一一一年上升至百分之十四點四,一一二年再度增加至百分之十五點一三。

為提高轉診,健保署祭出高額獎勵,但轉診的比率始終偏低,不見成效。一一二年三億八千萬餘次門診,但轉診案件僅二七一萬八千件,不到百分之一。進一步分析,上轉下比率更低,從大型醫院轉至地區醫院為四十五萬七千多件,轉診至基層診所件數僅十一萬三千多件。

吳奎彥表示,健保署多次提出門診減量措施,似乎無助於分級醫療,令人擔憂的是,今年新增三家醫學中心,地理位置集中於都會區,可能讓數字更難看。建議衛福部設計更細膩的機制,還需通盤檢討現行的分級醫療政策,利用健保大數據分析問題,對症下藥。

「落實分級醫療是解決台灣血汗醫護的重要解方。」李伯璋說,擔任署長時,曾要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每年減少百分之二門診量,並決議藥品、檢驗檢查等部分負擔措施,但受疫情影響,以及部分負擔新制只做半套,僅針對藥費,並未納入檢驗檢查,這也是分級醫療失靈的原因之一。

李伯璋表示,全國大型醫院開立檢查檢驗單據中,約百分之五的患者失約,並未如期到院受檢,另有不少患者做檢查後,卻未回診,等於白做。如果高階影像檢查需部分負擔,相信可以避免醫療浪費,並有助於落實分級醫療。

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任何可能性均可討論,不過,健保會委員曾提醒,檢驗檢查部分負擔這部分需審慎評估,以免影響患者就醫權益。

分級醫療成效不彰 製表/元氣中心
分級醫療成效不彰 製表/元氣中心

健保署 分級醫療 衛福部 醫學中心

延伸閱讀

醫學中心急診壅塞 衛福部長邱泰源:持續加強分級醫療

獨/分級醫療失靈 健保署重啟門診減量以共管會議約束

參與健保決策竟要靠抽籤 病團籲常設席次深化病友參與

學霸涉槍殺醫保CEO 美網路英雄化兇嫌保險業高層自危

相關新聞

免疫輔助 翻轉早期三陰性乳癌

在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等早期乳癌用藥陸續獲得健保給付後,三陰性乳癌成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經侯明鋒等多名乳癌權威專家請命及病友團體懇請下,健保署擬接軌國際,將給付早期三陰性乳癌術前與術後輔助免疫藥物治療,大幅減輕病友沉重經濟壓力,也讓賴總統「二○三○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健康目標,往前跨一大步。

充電線不用了…丟垃圾桶或回收?環保局、台電曝正解 1條件可換超商抵用金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不少人都會趁年前大掃除,準備除舊布新。有網友表示,家裡集中了2、30條左右的充電線,卻不曉得該如何處理?對此,新北市環保局指出,充電線為廢資訊物品類,須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回收車。台電表示,由於充電線外層是PVC塑膠皮,不可以丟進焚化爐燃燒,因此務必交由清潔隊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作業。

全台PM2.5測值 環團質疑低估

環境部日前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全台PM2.5年平均濃度十二點五微克/立方公尺,較前年十三點七微克...

12強紀念悠遊卡 750多萬所得捐贈3單位 助原鄉基層棒球

悠遊卡公司為慶祝中華隊奪下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去年發行紀念悠遊卡,統計共賣出26萬多張、750多萬元紀錄,並承...

健保總額斷頭制 恐衝擊患者權益

頭痛患者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竟需等五個月;病人術後回診,卻掛不上執刀醫師門診。南區健保分局近三年實施醫院總額制,由醫院...

明晚再有冷氣團南下!6度低溫恐再現 最冷時間點曝光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明天白天為未來1周最溫暖的一天,明晚再有大陸冷氣團南下,且配合南方雲系北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