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中心輕症門診比率逐年增 醫改會:分級醫療失靈

衛福部重視分級醫療,健保署亦不斷對外強調分級醫療重要性。但根據統計,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初級照護次數占率近5年持續上升,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次數由民國108年13.8%連年上升至112年15.13%。醫改會副組長吳奎彥表示,此現象表示分級醫療失靈,醫療資源配置失當,今年醫學中心新增3家,政府應持續監測狀況是否惡化。
根據健保署內部資料,108年醫學中心初級照護次數占比為13.8%,109年上升為13.94%,110年為13.94,111年上升至14.4%,112年再度增加至15.13%。吳奎彥表示,區域醫院家數有所波動,門診照顧輕症患者次數上升背後原因較多元,但醫學中心長年維持固定家數,直至今年才增加3家,輕症門診次數逐年上升的情況值得關注。
吳奎彥表示,醫改會關心此議題多年,健保署將初級照護定義為痛風、感冒、炎症、營養缺乏等輕症,過去雖祭出高額轉診獎勵,實際上大醫院將病人轉至小醫院、診所的比率卻不如預期,除整體數據外,醫學中心應該「自己跟自己比」,醫院管理者應檢視自家醫院歷年輕症門診次數,以確認經營方向,以及門診、住院比重發展情況。
為抑制門診衝量,強化分級醫療,健保署疫情前曾以門診減量措施約束醫院,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對外表示,最快今年恢復相關措施。不過,吳奎彥表示,健保署的門診減量措施,以減少門診件數為目標,並未考量病人疾病嚴重程度,不僅對在門診治療重症、複雜病人的醫院不公平,也會導致醫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發展因應作法,例如私立醫院將重症病人轉至公立醫院、健保門診轉為自費門診等。
吳奎彥表示,健保署提出的門診減量措施,對強化分級醫療效用有限,除應設計更細膩的機制之外,衛福部更應通盤檢討實施多年的分級醫療政策,利用健保大數據分析問題,對症下藥,尤其今年3家醫院升級醫學中心,且地理上集中於都會區,應利用這些醫院過去看診狀況,預估未來影響並加以因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