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安眠藥使用量5年增22% 醫分析受這三大因素影響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5年來,國人安眠藥用量持續增加,去年全台共開立11億6725萬顆,相較108年的9億5686萬顆增加22%。新竹台大分院精神部主任廖士程說,依中研院1995至2020年,每隔5年進行社會變遷研究發現,國內各年齡層常見的焦慮、憂慮精神疾患盛行率,於2005年到達高峰後,近年來都已微幅降低,僅有30至44歲族群盛行率,於2010至2020年達到25至27%,約每四人就有一人為最高。
但為何精神疾患盛行率下降,安眠藥使用情形卻上升?廖士程說,這可能原因分為三種,第一、健保署資料統計,恐無法反應國人焦慮的實際狀況,原因是抗焦慮劑、安眠藥除了治療焦慮、失眠外,也可緩解肌肉鬆弛、抗癲癇或不自主運動等適應症。
其次,就以往經驗,每10人患有憂鬱、焦慮的個案中,僅2至3人願意向外求助、就醫,衛福部推動青壯世代心理諮商方案,讓願意外出求助個案增加,正向來說,有更多的原先不用就醫的潛在病人願意外出就醫。
第三,高齡長者受到慢性疾病、睡眠變化等影響,失眠問題確實較年輕族群容易發生,也造成安眠藥使用增加。
廖士程說,醫學研究發現,對於憂鬱症、焦慮症、原發性失眠等進行藥物治療效果,與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等非藥物治療效果相差不多。台灣就醫可近性高,藥物又有健保給付,相對來說,非藥物的治療給付,略嫌不足,民眾使用率也不高,政府相關單位應多加思考增加給付。
廖士程說,健保署的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包含生活諮詢,期盼透過飲食、運動、睡眠等諮商進行改善,建議民眾應做好自我睡眠及健康管理,如果可以應採用非藥物治療模式,或至整合型照護門診由醫師進行整體評估,給予更為完整的治療。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