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樋口飯糰再爆糾紛 女房東斷牙曝傷勢…赴檢提告嗆「你死定了」

以色列轟炸伊朗重水反應爐!德黑蘭空襲以醫院釀「嚴重毀損」傷亡不明

長照3.0擬擴大給付 民團籲評估照顧人力、納入外配

長照2.0明年底落日,衛福部規畫長照3.0將於2026年至2036年實施,且對象納入腦中風、癌末病人與取得永久居留權的中階外籍人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照2.0明年底落日,衛福部規畫長照3.0將於2026年至2036年實施,且對象納入腦中風、癌末病人與取得永久居留權的中階外籍人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照2.0明年底落日,衛福部規畫長照3.0將於2026年至2036年實施,且對象納入腦中風、癌末病人與取得永久居留權的中階外籍人力。對此,南洋台灣姊妹會秘書長陳雪慧說,衛福部明確表態納入外籍人士,卻漏掉在台奉獻、照顧台灣人一生的婚姻移民,令人遺憾。

陳雪慧說,據內政部調查,39%婚姻移民在台居住超過20年,長期居住台灣的外籍配偶,已是台灣家庭、社會一份子,雖可使用健保資源,但因不具台灣身分證,長期被排拒於長照服務之外,他們不僅有納稅,也對台灣家庭有所貢獻,是台灣人的配偶、母親,在討論開放外國人使用長照資源時,不應獨漏婚姻移民。

隨著在台時間拉長,許多外籍配偶開始步入中老年,使用醫療、長照服務的需求漸增。陳雪慧表示,中老年婚姻移民除在就醫時容易遭遇語言不通,不熟悉醫療專有名詞的問題外,也常面臨失能、失智,不具身分證讓她們無法使用身障、長照資源,也得不到低收、中低收的社會救助,生活陷入窘境,「一輩子照顧台灣人,倒下時福利之度卻無法支持她們」。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長照3.0擴大服務對象是好事,但未討論到尚未取得身分證新住民,讓來台長期照顧家人、公婆的新住民外配,晚年卻無法取得服務,相當可惜。她也提醒,衛福部必須謹慎評估,擴大服務對象所需照顧人力,並設法補足缺口。

陳景寧表示,家總常接到民眾電話,發現長照2.0最大缺口是癌症末期患者,因長照評估是看失能程度,而非疾病類別,這群病人一直處於灰色地帶,本次納入值得肯定,是正確方向。

依長照服務法,失能或預期失能6個月以上民眾,才符合長照資格。陳景寧說,失能6個月以上的腦中風病人已在長照給付對象,問題出在腦中風必須早期介入、賦能,在黃金復原期提供服務,有助減緩失能程度,避免患者變成長照永久適用對象,6個月空窗期的制度設計,恐會漏接民眾。

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現行長照2.0規定,失能者65歲以上,或取得身障證明才能獲得服務,但過去接獲反應,有些腦中風患者年齡不到65歲,失能程度也不見得達到身障證明標準,但這群人仍需要照顧,因此在長照3.0時放寬,至於6個月的失能定義是否放寬,仍要搜集意見討論。

長照 腦中風 癌症 外配

延伸閱讀

長照3.0對象 擬擴大納腦中風、癌末及外籍人才

便民再升級 竹市12月起推出長照交通接送線上申請服務

照顧住宿型機構住民 石崇良:明年預計辦論人計酬方案

許銘春涉挪「就安基金」辦演唱會 雇主協會:拿長照家庭血汗錢揮霍

相關新聞

台鐵枋山至加祿電車線斷落雙向不通 啟動公路接駁

台鐵公司今天表示,下午枋山至加祿間發現電車線主吊線斷落,目前此區間路線暫時雙向不通,已立即在大武至枋寮間啟動公路接駁

賴政府執政一周年 農業部盤點農保、外銷等政策成果

賴清德總統今天就職滿一周年,農業部細數這一年來的施政成果,包含讓每一位實際從農者都能加入農保、獲新加坡同意我國生鮮豬肉進...

冰箱裡不能沒它!高麗菜含「特別成分」超護身 醫師推5煮法輕鬆上桌

高麗菜價格親民、料理多變,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常見食材。而在營養醫學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劉博仁醫師,更公開表示自家冰箱幾乎全年備有高麗菜,不只是因為好保存、好烹煮,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尤其在保護腸胃與抗癌方面展現功效。

午後雷陣雨開炸 8縣市慎防大雨雷擊及強風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今天中南部、花蓮及台東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注意雷擊...

阿嬤碎念不入座、遊覽車被驅離 狂美交響管樂團團長怒:不去屏東了

狂美交響管樂團14日赴屏東演藝廳首演「宮崎駿動畫配樂2」音樂會,席間兩名觀眾在遲到入場後,其中的一名女性長輩因為座位未與同行者連號,拒絕入坐,讓團長謝韋民氣到中斷表演

全身痠痛如遭輾壓…女大生因「慢性發炎」長期受苦 醫揭4元凶

一名年輕女大學生長期出現全身痠痛、無力與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曾多次就醫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在長輩的建議下接受功能醫學評估後,才發現問題可能源自於體內「慢性發炎」。醫師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如熬夜、久坐不運動與高糖飲食,都是導致慢性發炎的關鍵因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